【遊藝筆記】 孫過庭《書譜》不廢江河萬古流

文/陳牧雨 |2015.10.20
2880觀看次
字級
孫過庭《書譜》。圖/陳牧雨
孫過庭《書譜》中各式「之」字。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書譜》是唐朝孫過庭所撰寫的一件有關書法論文的草書長卷。

一般認為《書譜》在書法藝術及書法理論這兩方面都是極佳的作品。因此被讚美為「書、論雙絕」。其實,不僅如此,《書譜》通篇遣詞用句優美精妙,同時也是一篇文彩斑斕的散文作品。因此,我認為應該可以稱為「書、論、文三絕」才是。

然而作為如此重要的書法作品的作者孫過庭,卻是生卒年均不詳。只知道他是初唐人,與詩人陳子昂是好友。陳子昂有〈率府錄事孫君墓誌銘〉和〈祭率府孫錄事文〉等有關孫氏的文章。

《書譜》並非一開始就受到重視,歷代以來,對此書卷的書法成就,一直是褒貶不一、爭論不休!

第一個肯定《書譜》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是唐朝名詩人陳子昂。陳子昂認為孫過庭的書法成就堪與鍾繇並論,同時也為孫過庭的書法不被當時人重視而打抱不平。

陳子昂〈率府錄事孫君墓誌銘〉說孫氏:「四十見君遭讒慝之議」,因此可見他的官位不像「唐六家」那樣顯赫,只做到了「率府參軍錄事」之職,由於懷才不遇,因此連帶他的書法也被忽略了。

陳子昂可以說是孫過庭的第一個知音。

唐代的另一個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的《書斷》裡是這樣評斷孫氏的書法:

「過庭博雅有文章,草書憲章二王,工於用筆,俊拔剛斷,尚異好奇,然所謂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書,亞於草矣,與王秘監相善,王則過於遲緩,此公傷於急速,使二子寬猛相濟,是為合矣,嘗作《運筆論》亦得書之旨趣也。」

內容雖然肯定孫氏的草書,但仍認為行筆太快是其缺點,這可謂褒貶皆有了!

然而《書斷》是首開書家史傳的著作,願意把孫氏列入,已顯示作者對孫氏的重視。

唐代竇臮〈述書賦〉評《書譜》云:「千紙一類,一字萬同……」意思是沒有變化,相同的字都一樣的寫法。

不過對照《書譜》原帖,「之」的變化就非常豐富(下右圖),這樣的評斷我是無法苟同的。

想來,這或許是孫氏「寒微見清,又以憤激遭忌」,才受到貶抑吧?

雖然孫氏在唐代沒受到全面的肯定,可是孫過庭的《書譜》,在唐代已相當普及的被諸家所引用。可見孫過庭的《書譜》所論及的書法理論,早在與他同時期的唐代就已經開始發揮實質的影響力了!

北宋朱長文作《續書斷》稱孫過庭:「書有能名,或病體多同,而格不高爾。」仍然繼續《書斷》對《書譜》的負面批判。

然而同是北宋時期的王詵,看過孫過庭所書寫的〈千字文〉,且曾收藏過《書譜》,因此對於《書斷》對於孫氏的批評,甚不以為然。並且認為孫氏〈千字文〉比智永的草書〈千字文〉,更加活潑有變化。

其實對照真跡,也確是如此!

就這樣褒褒貶貶來到了南宋。或許離孫過庭的年代較遠,比較能客觀的對待《書譜》的藝術價值吧?宋高宗就十分喜歡《書譜》,其書寫的〈洛神賦〉被認為具有《書譜》的筆意。

接著孝宗、光宗書法均學孫過庭;接下來的寧宗,更以楷書為《書譜》書寫釋文。

五千字楷書釋文寫來可是一件大工程,明代文彭就讚嘆說:「雖儒生學士尚且不能,況人君乎?」

看到歷代對《書譜》的褒貶的紛紛擾擾,不禁讓我想起唐初四傑為時人所輕時,杜甫為他們打抱不平而寫的詩句:「王、楊、廬、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好作品不會永遠寂寞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