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美國伊利諾州十六歲的Mark Risinger使用臉書,母親Amy Risinger在旁觀看。圖/美聯社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網路讓「復仇式色情」與「霸凌」有更多空間危害社會,因此Facebook(臉書)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台灣展翅協會、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等民間團體共同發起「發文分享,尊重你我」運動,提供「想想再分享」、「如何協助需要幫助的朋友」等指南。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現代人網路依賴高,研究顯示,十八至三十歲的上網率是百分之百,而青少年透過社群媒體發展人際關係,產生許多問題,如性別暴力的最新方式,是透過網路科技散布私密影像,勒索受害者錢財、性脅迫或要求復合,是「復仇式色情」。
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李麗芬則指出,推動兒少上網守護行動已十六年,去年網路霸凌的諮詢就居第二名,受害者五分之一是未成年兒少,因此家長與兒少都需對網路危機有警覺,因此與在台灣擁有一千六百萬用戶的Facebook合作推出網安運動,對正向使用網路有幫助。
Facebook亞太區公共政策總監Mia Garlick說,今年初剛成立台灣辦公室,為了深耕台灣,耗時六月製作運動內容,希望民眾使用臉書時都能感受到正向、愉快。
臉書製作的指南「想想再分享」,整理了張貼文章前需要思考的步驟,評估文章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也提供不隨意分享密碼及解決網路紛爭的方法,針對網路霸凌,指南中有青少年、家長與監護人、教師等族群專用的區塊,以青少年為例,若「我遭到霸凌」,可參考「如何為自己挺身而出、因應、對話、向臉書檢舉」等項目;教師則有行動與預防的參考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