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 憶七七初戰 下 星雲大師 |2015.09.05 語音朗讀 15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逢抗戰七十周年,抗日文獻收藏在民間增溫。圖為一組七張日軍簽署投降書的照片。圖/中新社 民眾收藏的珍貴文獻中,內有多幅宛平縣、蘆溝橋抗戰等珍貴畫面。圖/中新社 美國總統後代子孫訪台參加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活動,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之孫大衛羅斯福(右四)闔府、美國前總統杜魯門長孫克里夫頓杜魯門丹尼爾(右三)父子及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孫女瑪莉艾森豪(右五)等七人,到大直忠烈祠向英靈獻花致意。圖/資料照片 星雲 …戰火的恐怖至此暫時告一個段落,但問題仍然沒有結束。我的家鄉揚州江都有一條運河,是揚子江的支流,從我們的家鄉通過,分為江南、江北,過去通商賣鹽,就是靠著這條運河運輸。 當時,日軍據河為防,他們駐紮在江南,我的家在江北,零星的戰火仍然不斷,日軍不停的騷擾,江北也不斷有游擊隊對江南的日軍反擊,想要收復一些失地,幾乎一、兩個星期就有一次。 可憐的那許多游擊隊,他們哪裡有像日軍有精良的武裝配備,雙方的實力,簡直差距太大,大部分都是游擊隊敗退。 這時候日本人就會雄糾糾、氣昂昂的掛著軍刀,唱著日本勝利的歌曲。 我們雖是兒童,生命倒也還安全,但實在厭惡這些日本軍隊;偶爾,日軍也願意和我們這些兒童嬉笑遊玩,但我們總會用欺騙、不當的中國話來跟他們抗議。 每一次的會戰後,總有不少的游擊隊捐軀,喪生在郊區荒野中,大都在兩、三百人之間。想想,真是何其冤枉,自己的力量不夠,就要待機而發,或用奇異之法與敵軍鬥智,實在不必用生命做賭注,況且情勢都已經開始預備長期抗戰了,如蔣委員長講的:應該智取,不宜力敵。 「背著太陽行路」 除了游擊隊以外,社會上也有一些如大刀會、花蘭會等抗日的愛國團體紛紛出現。大刀會是民間的神道教組織,他們宣稱有神附體,刀槍不入,堅持要和日本人一拚力搏;而花蘭會的成員都是地方上的青年婦女,她們不甘受辱,組織起來,求神問卜,自認身上的刀棍,可以勝過日本人的洋槍砲彈,實際上,已不知白白犧牲多少。 面對日本人的武裝,他們有如雞蛋投石,這些個人的愛國行動,只靠著神明護身做為精神的鼓舞,終不濟事,所以,一場會戰下來,也有幾百個人死亡。 但是,國人不畏生死、前仆後繼,在我的記憶裡,在戰爭的初期經常就是如此。我們經常在晚上睡覺時,聽到門外傳來「戰鬥、戰鬥」的聲音,那是大刀會的人在和日本兵對抗。 有一次,我忽然聽到家門口有人高喊「殺小鬼,殺小鬼哦!」我從門縫看出去,有四個人正往後方奔逃。兩個日本士兵不慌不忙,在他們的身後,「啪、啪」兩聲,絲毫不費吹灰之力,兩顆子彈就讓他們兩個人倒下去。 另外兩人,手裡還是持著大刀,口裡喊著「殺小鬼,殺小鬼哦!」無所畏懼。當然,日軍又是「啪、啪」兩槍,四個人就這樣在我家門前斃命。這幅景象至今還在腦海中,深刻難忘,真是慘不忍睹。 就這樣,我在日本的佔領區度過了二年,大人們忙著抗戰,我們小孩則忙著遊戲。當時,我們兒童會把許多燒毀房子裡的釘鐵拿來做玩具,比賽輸贏;甚至在會戰後,小孩子無事,就以「數死人的屍體」當做最刺激的遊戲。 在這期中,我的家鄉已千瘡百孔,日本人要搶、要奪,也沒有什麼東西了。我們所在的江北沒有生產力,要買豆腐、醬油等生活用品,一定都要到江南才能購買,所以,我也常常在江南、江北來去。偶爾從江北鄉村換一點米糧,到江南來賣,還可以賺個幾毛錢。 當時,日本人的崗哨非常嚴謹,常常看到稍微不順眼的人,手上的刺刀就一刀刺下去。不過,老百姓也能適應環境,大家用麻線做成網袋裝東西,經過崗哨,日軍一眼就能看到裡面裝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違法的物品,這樣就能順利通行。 尤其,如果要免去日本兵的盤問,最好在臂膀上用紅紙貼上一顆紅太陽,來來去去就方便多了。當時我也貼過好幾次,感覺好像必須背負一顆太陽才能行路。 戰時的「人間菩薩道」 戰爭期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是常有的事。我的父系親人很少,聽說我有一位姑母和兩位表兄弟,但是住在哪裡我也不知道;我的母系親屬很多,大部分都住在一起。 大舅已經被任命做維持會的副會長,現在看來,應該是介於愛國人士與日軍聯繫的中間人之間。說得好聽一點,是為了民眾的安全出來維持次序,別人看他則是替日本人做事,不易獲得大家的諒解。 我的二舅不問世事,只知務農,以耕田種植為生,經常義務助人。那個時候,聽說有一個叫夏小容的男士,年約三、四十歲,他的太太被日軍強暴,自己則被日本兵的尖刀刺死,家裡沒有男孩,留下七個女孩,最大的才十多歲。我那比夏小容年輕十多歲的二舅,聽到這個消息,後來娶了這位夏太太,並且撫養了所有的孩子。 別人都笑我的二舅是個傻瓜,沒出息,在這種的危難時刻,竟然替自己找了拖油瓶;僅管別人這樣認為,我卻視二舅的行為如菩薩一樣。現在想來,戰爭的殘酷,世間的是非,實在難以論斷。其實,若從佛教的眼光來看,二舅不也在行菩薩道嗎? 我的三舅母是花蘭會的一員,她曾經邀約我十二歲的姐姐參加,當時姐姐也很動心,只是後來母親不准,把她送到離家鄉五公里遠,一個由我外婆出家的妹妹(我稱她師叔公)擔任住持的如意庵中躲藏。 三舅母非常瘋狂熱中花蘭會的活動,連我一個小男生,她也想來遊說我參加她們的猴子隊,可見得那時候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抗日情緒有多高漲。 中華民族大家如此的愛國,過去假如有好的領導人,何以被稱為「東亞病夫」呢? 出家修行的因緣 除了這些親友的情況,在我們家中,也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那就是我的父親不知到哪裡去了。他說他在南京、上海、杭州一帶幫人做素菜,但這麼久了都沒有聯絡,一定是途中遇害了。 因為那個時候,日本人強制抓伕,常常一不高興,就把這許多抓來的人殺死,真是「寧為太平狗,不做戰時人」,一點也不錯。 母親想盡辦法尋找父親的下落,想要知道他在哪裡。她經常向從外地回來的鄉人打探消息,但時值亂世,戰火瀰漫,人人逃命要緊,誰會知道誰在哪裡呢? 但我的母親非常英勇,她不肯放棄,她對我說:「走,我們去找你父親!」就這樣,我和母親從仙女廟搭上一條只能載幾十人的小輪船,經過揚子江運河到了鎮江。 在鎮江,金山、焦山等許多寺院,沒有人聽說父親其名,於是我們又離開鎮江,往南京進發。途中經過棲霞山,山上有一個廣場,其時,正是汪精衛預備組織和平政府,想在那裡訓練維持秩序的和平軍隊。 我一時好奇,觀看那許多軍人如何訓練,遇到了一位棲霞山的知客彌光法師,他問我:「小朋友,你要出家嗎?」為了專心看那些軍隊操練,我點頭稱:「要啦!」 就這樣一段因緣,改變了我的一生,出家做了和尚。 出家後,上山砍柴、到江邊挑水,也是和戰時苦難的生活一樣,有一餐沒一餐的,不過大家倒也心甘情願。 偶爾,還要到後山躲避空襲,那時候,經常有飛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甚至都能看到機上的駕駛員,還可以和他揮手講話。但假如不幸一個砲彈下來,塵土飛揚,屍骨粉碎,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我的師父志開上人比較懂得世事,有一次,我見到他從外面回寺,口裡歡喜地宣布說:「檀香山戰爭開始了,我們有辦法了,我們有辦法了!」 當時的我也不懂,我想大概就是美國開始參戰,幫助中國了吧!在日本投降前一年,我負笈焦山,到這個時候,飯菜都能吃飽了,偶爾也有好的老師來教學,才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在一個不以打罵教育,而是以現代的科學思想教育的優秀學府讀書。 抗戰勝利, 卻是另一段苦難的開始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由於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終於結束了這一段八年抗戰的慘事。 抗戰勝利後,國軍陸續從大後方回來接收各地的淪陷區。據說接收的問題很複雜,我們也不懂,但是有一天,有一隊國軍要來搜查焦山,抗戰不是勝利了嗎?為什麼還要來搜查呢?不過,在八年戰爭洗禮中長大的青年,也不在乎這樣的事了。 這隊國軍一來就下令,把我們所有的出家人全部集合在大雄寶殿裡,二十分鐘後才放出來。等出來後一看,焦山已經面目全非,連肥皂、毛巾,教室裡學生桌上的鋼筆,還有手表等都不翼而飛。 不用說,一定是剛才他們在搜查的時候,把這許多東西都搶走了。 我們一位老師介如法師想要向他們理論,一名國軍上前就給他兩個耳光,另外一位士兵馬上把槍枝的子彈上膛,接著「咯、咯、咯」的掃射示警。 一陣驚嚇之後,他們呼嘯而去。我雖年紀小,卻也感受到,中國是勝利了,但看起來前途坎坷,不容易有好日子過。 我們並不灰心,等待太虛大師前來焦山組織「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焦山的學生可以參與訓練。一想到能見到太虛大師,生死都置之度外,這些都不算什麼了。 從太虛大師的開示,認識了很多太虛大師的弟子,像塵空法師等,雖然我與他們只有一面之緣,但他們卻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塵空法師,後來我到了台灣,他託煮雲法師寫了一封信給我,裡面提到:「我們佛教青年,要有『佛教靠我』的心理,不要存『我靠佛教』的想法。」 這在我亂世流浪的途中,像一把火炬,又像黑暗中的燈塔,給我的鼓勵最大。之後,就是第二波的國共對陣開始,而這又是另外一齣時代的劇本上演了。 時光飛逝,明年(2014)就是七七事變的七十七週年了,回首往事,雖然已過了七十多年,戰火的無情,人命的危脆,這裡頭都寫著我青少年歲月的生活,想來,真是不勝感慨兮之。(全文完) (本文刊載於《我們生命裡的七七》,2014年6月27日天下文化出版) 前一篇文章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 憶七七初戰 上 下一篇文章 財力篇 王室資產 媲美祖克柏 熱門新聞 01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2佛光山攜手多倫多大學 合作推廣人間佛教2025.07.08036年新低 前5月建物抵押棟數 年減24%2025.07.0804【遊藝筆記】 香魂莫逐冷風散 (上) 2025.07.0805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6南屏別院三皈五戒 體現信仰傳承2025.07.0707丹娜絲襲台 13縣市停班課2025.07.0708【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9屏東.車城 山海交織溫泉鄉 歷史文化情悠揚2025.07.0710【論愛談情】愛與界線2025.07.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巨蛋周年體檢 考驗永續力 台北大巨蛋周年體檢(上)【人間福報25周年專文】移山25年 傻瓜今還在2024 拾壹月 上妙飲食 清淨法味樂音菲揚 佛學藝術滋養文化素養澳洲佛光童軍大露營 共創人間淨土中華青年訪陸文化交流 看歷史產創發展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