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
清代(1644?1911)
布面設色
高69公分 寬43公分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雪梨
新南威爾斯美術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藥師佛的第十一大願:得妙飲食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因此,藥師佛先以上妙飲食讓眾生飽足,然後以清淨無漏的法味,使眾生獲得究竟安樂。 摘錄《星雲大師全集》
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
清代(1644?1911)
布面設色
高69公分 寬43公分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雪梨
新南威爾斯美術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十九世紀西藏唐卡。主尊藥師佛居中,高肉髻,頂飾髻珠,著紅色袈裟,結跏跌坐於蓮座上。左手托藥鉢置於腹前,鉢內置醫藥用訶子枝葉,右手垂於膝前。帶圓形頭光和身光,頂端一獸面,火焰紋間飾寶珠,兩側雙龍盤繞,花卉扶疏。須彌座中央飾法輪,另有二雪獅回首相望。其下供桌上置海螺及鉢等供物。
佛左側為目犍連,右側為舍利弗,上方為格魯派創始者宗喀巴(tsong kha pa)。圍繞主尊的是十八位羅漢,或踏蓮葉,或乘祥雲,或乘龍靈渡海,或泛舟而行等,姿態各異,為十三世紀以來西藏藝術普遍的題材。畫面左下隅為四天王,下部藍色海洋中有龍神奉獻寶石。
畫作設色描金,繪工精緻,為後藏風格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