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巨蛋周年體檢 考驗永續力 台北大巨蛋周年體檢(上) 曾博群、曹麗蕙、 羅智華、張哲郢、石毓琪 |2025.05.09 語音朗讀 11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周杰倫成為台北大巨蛋第一位,舉辦專場演唱會的歌手。圖/杰威爾提供台北大巨蛋成為台灣爭取MLB來台比賽的契機。圖為MLB東京系列賽,球迷在東京巨蛋自拍。圖/美聯社艾斯康球場周邊除球場,園區內還建造住宿設施、商業設施、餐廳和公寓。圖/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提供台北大巨蛋已舉辦多場大型活動,包括體育賽事、國慶晚會及演唱會等,成為指標性室內體育場館。圖/資料照片 台北大巨蛋擁有可容納4萬座席的多功能體育館,提供舉辦大型球賽、表演及展覽等活動,圖為滿場球迷進場觀戰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圖/許正宏 文/記者曾博群、曹麗蕙、 羅智華、張哲郢、石毓琪專題報導回顧去年,大巨蛋共舉辦38場中職比賽,平均進場人數突破2萬人次,不僅中信兄弟等人氣球隊能帶動票房,其他隊伍對戰也展現不錯的人氣。以富邦悍將與台鋼雄鷹為例,身為新軍的雄鷹,在大巨蛋五場主場比賽僅票房與商品收入就逼近1億元;悍將則以兩波主題日系列賽,累計賺進破億元收入,顯示球迷對大巨蛋的新奇與支持超越隊伍本身。然而,今年開季一個月已有15場大巨蛋比賽,平均入場人數從去年逾2萬人下滑至1.8萬人,若扣除中信兄弟的比賽,其他場次僅有約1萬人次,較去年票房幾乎砍半,並首度出現單場不到萬人的紀錄。儘管數字略顯下滑,各隊領隊普遍認為目前言之過早。統一獅領隊蘇泰安指出,大巨蛋效益至少需三年作為觀察期,並強調未來仍將搭配主題活動,努力提升進場人數。經營挑戰浮現深耕成新策略今年中職安排52場大巨蛋例行賽,其中味全龍隊包辦最多16場。龍隊領隊丁仲緯表示,目前平日賽事票房已屢破萬人,表現超出預期,但未來關鍵在於如何持續深耕在地經營,並吸引更多新客群,建立民眾固定的看球習慣。除職棒賽事外,大巨蛋對忠孝商圈的帶動效應亦日益明顯。國立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教授余宗龍指出,隨著賽事與演唱會活動頻繁,周邊商業空間閒置率下降,帶動人潮與消費,但衍生的交通壅塞與噪音等問題,長期可能引發居民反彈,如何在商業發展與生活品質間取得平衡,是市府與經營團隊的重要課題。儘管目前大巨蛋的賽事與演唱會排程頻繁,展現強勁吸引力,但從長遠經營角度來看,仍存在不少挑戰。余宗龍指出,大巨蛋建造耗時30年,總投入超過400億元,根據財報推估,需到2045年才能達到損益平衡。單靠賽事或演唱會收入,難以支撐龐大的營運與維護成本。他建議,可將大巨蛋分為「棒球季」與「非棒球季」兩階段管理。每年4月至10月的棒球季期間應保障職棒賽事優先舉行,其餘時間則開放舉辦演唱會、電競比賽、宗教活動等大型商演,以提高場館整體使用率與經濟效益。推無紙化行銷 智慧場館成形在場館設施管理方面,余宗龍指出,目前大巨蛋內部已達國際級水準,可進一步推動無紙化入場與安全檢測,例如採用手機條碼、臉部辨識系統取代傳統紙本門票,並引進X光機檢查行李,加強公共安全防護。他建議,台北市府與經營單位應積極行銷大巨蛋國際形象,例如提供演唱會場租補助、邀請國際節目拍攝推廣,藉此吸引海外旅客,將大巨蛋打造成台灣新的城市地標。台北大巨蛋的啟用,無疑為城市注入了新的動能,但「孵蛋不易,養蛋更難」。從短期熱潮到長期經營,從賽事熱絡到永續發展,大巨蛋的真正考驗,才正要開始。頂級演唱會首選 驅動巨蛋經濟■全球的巨蛋場館,如東京巨蛋、新加坡國家體育場和首爾高尺巨蛋,不僅是體育賽事的重要場所,更成為國際級演唱會的首選場地。台北大巨蛋自2024年起,快速發展成為運動與娛樂雙軸並行的焦點,並掀起一波波演唱會熱潮,吸引亞洲頂級歌手如周杰倫、張惠妹等登台演出。根據台北市商業處的調查,運動賽事部分,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台北大巨蛋舉辦了70場棒球賽事,吸引約140萬人次觀賽,總消費金額達47億3600萬元。至於演唱會,周杰倫與張惠妹的演出在短短一個月內,吸引約35萬2000人次,創下40億3420萬元消費額。此外,2025年4月4日,義大利跨界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成為首位在大巨蛋開唱的西洋歌手,吸引來自全球的3萬4000名樂迷。隨後,林俊傑的世界巡迴演唱會和五月天的成軍25周年巡演也將在大巨蛋登場,預計再度點燃演唱會經濟熱潮。受到台北大巨蛋經營成功的啟發,其他縣市也掀起興建巨蛋場館的熱潮。新北市已計畫建設一座可容納5萬人的新大巨蛋,並預計在年底前確定場址。然而,由於建設和維護成本高昂,高雄市對此仍持審慎態度。MLB海外開幕戰 鎖定大巨蛋■隨著台北大巨蛋成功運營,球迷心中的棒球夢再次被燃起,尤其期待MLB美國職棒大聯盟來台。台灣曾多次嘗試爭取大聯盟來台比賽,最接近的機會出現在2011年MLB明星賽,後來由於舊金山巨人不參加,計畫告吹。主因是台灣場地容納人數較少且場地條件一般,再加上天氣不穩定等因素,這個夢想始終無法實現。然而,隨著台北大巨蛋的建成,情況有了改善。去年,世界棒球12強賽中華隊在大巨蛋的五場小組賽,每場平均吸引超過3.2萬人入場,場地不再是限制因素。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時,中華隊的比賽場場擠滿3.5萬人,票房收入達1.6億元,周邊商品也賣得火爆,光是球衣銷售就突破6000件,收入超過1500萬元。台北大巨蛋的成功,為台灣爭取大聯盟比賽提供契機。悍創運動行銷的總經理王德堯透露,已與大聯盟國際部門討論過,計畫在2028年爭取在大巨蛋舉行大聯盟海外開幕戰,今年夏天將正式提交提案。關於海外開幕戰票價,王德堯表示,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考慮贊助商支持、球隊移動成本及大聯盟海外賽的授權費等多方面因素,最終票價將在與各方協商後才會確定。日職自建巨蛋經驗 台灣可借鏡■台北大巨蛋的成功,為台灣爭取MLB大聯盟比賽機會。圖為MLB東京系列賽,球迷在東京巨蛋自拍。 台北大巨蛋今年平均入場人數較去年下滑,反觀日本職棒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的新主場「北海道艾斯康球場」則呈現穩定成長。自啟用以來,艾斯康球場在球隊、地方政府與居民的支持下,吸引力日益增強。即便球隊戰績不佳,2023年場均觀眾仍接近2.9萬人,2024年截至4月已突破3萬人,顯示出經營策略與地方合作的重要性。相較前主場札幌巨蛋的場均不到1.8萬人,艾斯康球場平均入場人數突破2.6萬,並持續攀升。球團常務董事三谷仁志指出,打造新球場的目的是提供超越看球的多元體驗。球場規畫為綜合園區,結合飯店、桑拿、打擊場與周邊觀光設施,更計畫增建新車站與飯店,吸引老球迷與新觀眾反覆造訪。相對之下,台北大巨蛋從動工到啟用歷時超過十年,政府雖強調發展體育賽事,但在實際投入與地方合作上仍有不足。一些在日台灣人指出,日本政府對體育的支持持續且務實,並非僅止於選舉操作,台灣在推動大型體育場館與運動產業時,應借鏡日本火腿的成功經驗與策略。 前一篇文章 【大聯盟初登版20周年專題】尋找下一個王建民 再燃台灣棒球魂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聯盟初登版20周年專題】尋找下一個王建民 再燃台灣棒球魂 大聯盟初登版20周年專題(上)王建民點亮台灣夢 夢迴洋基初登板【人間福報25周年專文】移山25年 傻瓜今還在2025年肆月 人人皆能成佛2025 壹月 拈花微笑 傳承傳法2024 拾壹月 上妙飲食 清淨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