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I生成
文/妙熙(人間福報社社長)
從事媒體初衷,源於希望透過傳播的力量,播撒影響世道人心的種子。然而,有時我不禁思考,我們真能改變世界嗎?一段視頻、一篇文章,究竟能觸動多少人的心靈?又有多少人能在字句之間看見光明若是這樣想下去,很容易感到渺小而無力,難以前行。
做為一個傳媒者 究竟能度幾個人?
然而,辦報需要的是一種傻瓜精神!如同,《人間福報》於2000年西洋愚人節4月1日創刊,創辦人星雲大師要我們效法「愚公移山」的無畏精神,唯有堅持與毅力,方能無悔前行。
大師曾以鸚鵡救火的故事來譬喻。有一天,森林發生大火,濃煙滾滾,野火蔓延。此時,有一隻鸚鵡從河流另一端飛來,口銜小桶,不斷地往返於水源與火災之間,努力地撲滅大火。
逃跑的動物都嘲笑:「別傻了,森林如此廣大,火勢如此猛烈,你這麼微不足道的力量又能如何?」
鸚鵡毫不畏懼,反而義正詞嚴地回應:「在災難面前,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全力以赴。即使我微小,但只要有心,不相信無法熄滅這場大火。」
隨著時間推移,鸚鵡已疲憊回天無力之際,感動了天神,天空突然降下大雨,將熊熊烈火撲滅,讓所有動物重獲安寧,保住家園。
故事中的森林,象徵著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世界,而大火是人心中的貪、瞋、痴。鸚鵡如同傳播正知正見、善心善念的人,那天神和雨水則是被喚醒的良知。
大火的起因,是共業造成的。大火的熄滅也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完成,更何況是一隻小鸚鵡,是需要每一位懷有善念的人持之以恆共同的努力。鸚鵡用他的堅定和悲憫,在關鍵時刻,喚醒眾人心中的良知,才能夠真正撲滅這場災難。善念與行動的結合,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
聰明的人用理智分析利弊,判斷無法改變大環境,於是選擇不作為。然而,對於一個真正心懷眾生的人,不會被理智的計算所束縛,而是懷抱著不屈的信念與無私的奉獻,願意在艱難的局勢中勇敢前行,正是大智若愚的傻瓜精神。
猶記得2007年大師在佛光山召集法堂書記室的書記們,指導寫作要領時說:「做人要有文人之筆影響千秋的觀念,行事前應謹言慎行。」文化是千秋大業,唯有眼光長遠,才能走得更遠。「學習擴大視野,放寬思慮,切莫著眼於小事上。有心就能開展自我,忍耐就是勇敢的展現。」
能度多少人?不是量化的概念。自己的心願有多大,自然感應多少眾生因你而悟入。
出家修行 為何還要深入人間?
我曾自問:「出家學道,應該是要遠離紅塵,在山上清修,為什麼還要做傳媒、跟人間在一起?」
我曾懷著這樣的疑問,踏進法堂向大師請益請求開解。
我問:「師父,《聯合報》的辦報宗旨是「正派辦報」,那麼《人間福報》的宗旨又是什麼呢?」
當時,大師因腿已不便利行走,坐在輪椅上,身著黑色棉質僧外套,由侍者推著在法堂裡跑香,且慢且緩。窗外光線透著白皙窗簾,大師雖然坐著,那巍然身影仍令人敬畏。
他緩緩地說:「弘法。」
便不說話了,我在旁陷入思惟,跑香又繞了一圈。
大師又說了兩個字:「服務。」
當時我不理解問:「師父,弘法我知道,因為我們身為出家人,是一定要來弘法,可是為什麼叫服務呢?」
大師說:「現在你不懂,以後你就會懂。」
我帶著疑問來,又帶著疑問走出法堂。似明又未明,明的是師父給了明確四個字「弘法服務」,不明的是我的生命體驗不足以悟入。
2010年,有一回大師來到台北和在《人間福報》服務的徒眾接心。他開示:「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至今仍在說法。出家一生,成佛一世,我們也應效法,做一輩子的報人,不能半途而廢。要安住身心,要自覺,生命就會跳躍、有動力。大家視野也要增廣,文筆要讓人感動,集體創作,集體成就,這樣才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把《人間福報》做大,做到全世界,不只是一流的報紙,更是主流的媒體平台,讓《人間福報》的文字創造一個人間的淨土。」
「我們不只是在辦報紙,也是在宣揚佛法,廣做佛事,大家要有使命感,齊心著力把五濁惡世轉化為佛國淨土。」大師如是深切的期許從事文化工作的弟子。
大師一席話,一個傳媒人心量要擴大,把福報做到全世界,做到法界,讓世界都成為淨土。透過文字、照片、視頻,傳播佛法,聯結大眾。
如果我們沒有弘揚佛法的話,許多人永遠無法感受到佛法的滋潤。站在為需要佛法、需要真理的芸芸眾生角度去服務,世出世間融和為一,沒有山裡山外之分,更沒有為誰服務的差別對待,便是法界一如的境地。
面對雨天和晴天 你選擇哭還是笑?
在《人間福報》這麼多年,也有人問我:「福報報導都是真善美,難道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嗎?」
其實,每一個人所看的世界都不相同,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都不一樣。以大師常說的哭婆和笑婆的故事,恰可比喻媒體的視野。從前有一位哭婆,她有兩位女兒,一位賣米粉,一位賣雨傘,每當遇到下雨,哭婆就擔憂賣米粉的女兒,無法日曬米粉,恐影響製作,因而流下眼淚;但出太陽時,又想到賣雨傘的女兒,生意會受影響,所以還是哭喪著臉。無論天氣雨晴,總是開心不起來。
後來,哭婆遇到一位有智慧的禪師點撥,教導哭婆換個角度思考,下雨的時候,就想著賣雨傘的女兒有生意了;出太陽的時候,就想另一位女兒可以好好曝曬米粉,做出可口的食物,生意也會好。從此,笑逐顏開,成為笑婆了。
媒體也是如此,用什麼角度給讀者,讀者就看到什麼,世間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當然也有不公不義的一面,媒體怎麼呈現,大眾就怎麼認知。社會上有更多光明、溫暖的一面,為何要隱蔽不報導呢?與其報導負面新聞,倒不如多一些溫暖新聞,帶給大家正向、快樂的思惟,讓社會充滿正能量。
人間佛教的傳播觀是傳播一種看待世界的視角。如何看待,怎麼看待?全在於我們自己的一顆「心」。當我們以寬廣、開放、正向、接納的角度時,會發現周邊的人、事、物也隨之改變。這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心淨則國土淨。」
世上的美好就在身旁 看到了嗎?
《人間福報》出刊後,以一份推動社會祥和、淨化人心為職志的綜合性報紙呈現於世人面前。每天出版4大張,共16個版面,頭版有別於其他媒體,不以即時要聞取勝,星雲大師定調為「奇人妙事」,在媒體界可說是破天荒的想法。
大師說:「我一生走過許多地方,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物,也對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報紙不該只給讀者有限的資訊,世界上有趣的新聞太多了,每個人一早就能閱讀到美好的資訊,一整天的心情都會很快樂。」讀者在享受閱讀之後,感受到喜悅與啟發,便是人間福報。
不僅如此,大師還特別開設專欄「迷悟之間」,每天撰寫一篇文章在頭版刊登,之後每3年一個主題,如「佛光菜根譚」、「星雲法語」、「人間萬事」、「星雲禪話」、「星雲說喻」、「貧僧有話要說」等等,從未間斷,可說是每天都有文章見報,創作量大,十分可觀,古今中外應無人如此,可說是破世界紀錄。
閱讀人間福報如同修持 能開悟嗎?
《人間福報》以佛教的智慧為基礎,倡導真善美,指引人們重拾信念、互相理解,並找到通往和諧的道路。福報之所以珍貴,在於傳遞以下的價值觀:
一、 倡導和平的普世精神: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背景下,如俄烏戰爭、中東局勢升溫、朝鮮半島對峙、中美戰略博弈等,福報始終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理念,傳遞和平的價值。
二、 堅守道德的新聞倫理:在數位時代流量至上的生態中,部分媒體為追求點閱率與商業利益,不惜製造聳動標題、散播虛假訊息,甚至操縱輿論風向。福報以「正見、正語、正業、正命」為準則,種下善念種子,重建社會的信任基礎。
三、 引領生命的覺醒實踐:相較於世俗媒體聚焦「知識層面的價值引導」,福報融和「出世法」智慧,開創獨特的心靈啟發路徑:刊載星雲大師開示、佛經詮釋,將深奧教義轉化為生活指引。報導人們實踐菩薩道為人間服務,展現「佛法在世間」的行佛實踐。並透過因果觀與無我思想的闡述,協助讀者超越表象困惑,直探生命本質。
25年前,大師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創辦《人間福報》;25年後,我們這群傻瓜依然在這裡!未來,我們用真心一起守護這份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