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之狼虎鯨 文/林心雅 (Hsin-ya Lin) |2015.08.30 語音朗讀 35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相遇.北美大地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近年再去海洋世界,虎鯨完美的表演依然令人驚嘆,心中卻有了更多的問號。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聰明的虎鯨會用尾巴向觀眾潑灑池水,把全場氣氛弄得很High!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虎鯨眼睛後方有橢圓形白斑,背鰭及其後方的鞍背色斑則是辨識個體的主要依據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文/林心雅 (Hsin-ya Lin)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第一次親眼看到虎鯨,是小時候跟著媽媽參加美西團,到南加州必遊的主題樂園──聖地牙哥的海洋世界,看到英文Killer Whale,就稱牠們「殺人鯨」,那時並不知道較正式的中文名稱是「虎鯨」,更不清楚就生物學分類上來說,牠們並非鯨科,而是屬於「海豚科」,而且是該科體型最大的物種。 造型美麗演技高超 撇開這些認知誤差,看到巨碩殺人鯨一出現,頓感興奮雀躍不已。那黑背白胸的亮麗外型,獨特又搶眼。只見牠們悠游水中迅速繞場一周,接著依訓練員指示,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譬如筆直地騰空而起;或奮力躍出水面,在半空中畫出完美的弧形;或讓訓練員踏在背上,快速馳騁全場;或很有技巧地把人高拋半空中。且因噸位重,每次做完動作一落水,「碰」一聲激起水花四射,更增添了戲劇性的視聽效果! 那精采畫面無疑是令人難忘的。看到這些讓人瞠目結舌的表演,全場觀眾無不鼓譟譁然。最絕的是,在炎炎夏日中,殺人鯨會故意甩動寬大尾鰭,一邊拍擊水面、一邊把冰涼池水用力向觀眾潑過去,池邊人們措手不及,在尖叫聲中瞬間變成了落湯雞。那時自已也跟著哇哇叫,幼小心靈充滿了驚嘆號。 乍看相似其實各異 後來得知,虎鯨英文又稱Orca,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從北極到南極乃至熱帶海域,各大洋中都可發現其蹤跡。牠們是非常聰明的肉食者,食物極為多樣,有些專吃魚類,有些會獵殺海豹、海獅、海象,甚或海豚、小鯨魚、海鳥等。牠們在海洋食物鏈的頂層,除了人類之外沒有其他天敵。 虎鯨體色黑白對比分明,眼睛的斜後方有明顯的橢圓形白斑,很容易辨認。雖然外表類似,卻是兩性異形:雄虎鯨平均身長七至九公尺,重逾六公噸;雌虎鯨體型較小,身長六至八公尺,重三到四噸。此外雄虎鯨下巴和胸部都較長,胸鰭和背鰭也較大,背鰭形狀像直立三角,雌虎鯨背鰭則呈鐮刀形。因為每隻虎鯨的背鰭以及背鰭後方的鞍背色斑都不太一樣,生物學家便藉這兩項特徵來辨識不同個體。 高度社會化的動物 生物學家還發現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由幾隻血緣相近的虎鯨組成一個小型母系群體,彼此維持長期而穩固的關係,所有成員一起分擔養育責任。幾個小群體會形成較大的亞族群,各自適應於棲息環境,並發展特殊的生態與獵食習性,這點和狼群非常相似,因而被稱為「海中之狼」(wolves of the sea)。牠們會將一些複雜的捕獵技巧以及聲音溝通等社會行為,一代一代傳遞下去,而且只有特定群體會具備某項特徵,生物學家便將此現象描述為「虎鯨文化」。 浩瀚大海中的身影 再次與美麗的虎鯨相遇,是很多很多年以後,我們去阿拉斯加冰河灣划獨木舟,回程順道在朱諾搭乘賞鯨船。我們坐的賞鯨船很小,只能容納十餘人,因此機動性也較高。只見船長一直用無線電和其他船隻聯絡,我們很快就發現虎鯨的身影,其中還有一對虎鯨媽媽帶小孩。 因賞鯨船和任何鯨魚海豚都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有時要用上望遠鏡才看得清楚(不像在海洋世界,虎鯨一掃水就被潑到),可當我第一次看到牠們在廣闊無盡的大海中,那樣自由自在、隨興所至泅泳時,一股來自心底的莫名感動,卻遠比在主題樂園來得更加真切而深刻。 可不是麼,因為浩瀚大海,才是牠們真正的家啊! 「黑魚」揭露圈養的議題 兩相比對,不禁讓人想到圈養的虎鯨,每天生活在狹小侷促的空間,做些馬戲團表演動作,若被同儕欺負也無處可去,身心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不但容易生病,而且短命。根據統計,野生雄虎鯨平均壽命三十幾歲,有的可活到五、六十歲,野生雌虎鯨平均四、五十歲,甚可活到七、八十歲。但被圈養的虎鯨,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幾歲。 難怪在二○一○年,佛州奧蘭多的海洋世界一隻名叫Tilikum的雄虎鯨會攻擊訓練師並導致其溺斃。二○一三年有一部紀錄片《黑魚》(Blackfish),便是以二○一○年真實的意外事故為背景,揭露圈養虎鯨不為人知的成長環境與訓練過程。 有了這些認知,近年帶家人再次造訪海洋世界,便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心情。依然令人驚嘆,心裡卻有了更多的問號。儘管圈養的虎鯨無須面對食物減少、棲地消失、海洋汙染、噪音干擾、或漁船撞擊等生存威脅,但我突然覺得牠們猶如籠中鳥,失去最珍貴的自由,哀莫大於此。 前一篇文章 鸚鵡遭傳喚 行使緘默權 下一篇文章 萌!四頭小白獅誕生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沙漠中特有的黑腹翎鶉擠擠做一夥的海獅葵花上的 美洲金翅雀默契十足的美洲白鵜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