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解壓 LINE請假算不算數?上下班界線模糊

 |2015.08.29
1734觀看次
字級
通訊軟體通話紀錄,明確指出事實,方得事後作為有利證據。

根據統計,知名通訊軟體Line在台灣的註冊用戶數突破一千七百萬,每人每日平均使用的時間是七十一分鐘,對於通訊軟體的高使用率及依賴性,正悄悄地改變職場生態。

資深講師沈以軒表示,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中,面對請假、離職及加班出缺勤都有一套行政程序,隨著通訊軟體進入職場後,上下班界線開始模糊,並且勞資爭議頻傳。

沈以軒列舉了四項,因LINE所衍生的勞資爭議的案例來進行探討:

TOP1 老闆Line訊息已讀不回被罰款?

日前,一名勞工投訴公司喜歡用LINE傳訊息交辦公司政策,員工如果已讀不回,被威脅扣薪,恐挨罰五百元。沈以軒表示,這項個案疑點甚多,首先公司片面訂定政策宣示不可以直接視為勞資雙方違約金條款?且「已讀不回」為何要罰,公司是否致生損害,均有疑義,依照民法規定,相當可能被認定條款顯失公平而無效。況且,縱使條款有效,在未經勞工事後同意被扣款的前提下,公司逕自下個月薪資中扣除,已經違反勞動基準法工資全額給付之規定,公司不得不慎。

TOP2 群組罵老闆,集體被公司資遣?

今年四月,苗栗卓蘭著名景點魔法莊園爆出,員工在LINE群組辱罵老闆,遭集體資遣的勞資糾紛。沈以軒表示,勞基法規定,勞工對於雇主、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共同工作之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為者,公司就得依法解雇。但他強調,是否該當重大侮辱程度,須回歸到勞工學經歷以及當時所受到之刺激或不當對待而定。本件據報載勞工似乎是在遭扣薪對待之前提下所為言論,言論縱有過激,實務見解多採寬容態度,較不會該當「重大」侮辱程度。

沈以軒也提醒,現今使用LINE對話很普及,群組內有特定多數人存在,屬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的狀態,若LINE謾罵言語內容已足以貶損他人社會評價,仍然有觸犯刑法公然侮辱罪之可能,提醒勞工朋友使用LINE群組對話要小心用詞。

TOP3 傳LINE請假遭資遣,法院判定敗訴?

用LINE請假到底算不算數?一家超市陳姓副店長以手機LINE向店長請病假,店長回覆「Yes」,但他請假十二天後上班,卻被公司認定曠職超過三天開除,陳指控業者不當解僱他,向法院提告要求付他資遣費和加班費。沈以軒認為,根據勞工請假規則規定,勞工必須事先親自以口頭或書面說明請假事由與日數,同時須遵照公司規定檢附合理之證明文件,方符合請假之程序要件。

他分析,這項案例中勞工僅用LINE向主管請假,惟非屬口頭或書面方式,亦未依公司規定檢附醫院診斷證明書,除非能證明請假期間有何重大急病或緊急事故原因無法補辦請假,否則自始即屬請假手續未完備,縱使勞工有請病假之正當理由,最後地方法院仍然認定屬曠職,公司得予以開除解僱。

TOP4 加班工時搞不定?老闆LINE交辦公事?

通訊軟體興起,讓上班族成為科技發展下的「受害者」,許多企業老闆主管紛紛利用LINE開設相關群組,下班後繼續交辦工作,員工的「隱藏性工時」正逐漸拉長,立委擬提案修改《勞基法》,未來收到加班LINE,可望領到加班費。但是雇主使用任何形式的通訊工具在下班時間後仍聯繫勞工,是否都應該算是加班呢?

沈以軒表示,所謂的「交辦公事」認定上仍處於模糊地帶,原因是雇主或主管透過APP或Line等通訊簡訊傳達方式交辦工作,僅是「傳達訊息」或「交付任務」,或要求馬上「執行工作」?若是僅是交代事項、或是傳達訊息,無須勞工當下處理公事之必要,則較難以判定為加班工時,反之,雇主於勞工下班後,用LINE交辦緊急事務須當下處理,勞工得依照延長工時申報加班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