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繪的花園尋得平靜的喜樂,周心怡將福份分享。圖/記者李碧華
文與圖/記者李碧華
聯考的壓力曾經刻骨銘心的讓「花精靈」電腦繪圖創作奇才周心怡苦讀六年,把熱愛的美術音樂換成無趣的英數理化,只能在夜晚對著書桌前那扇窗,就像舞台上的黑幕,拉開它,就有美麗的花精靈翩翩起舞,帶著飛,飛到好遠好遠,遠到沒有考試的地方…。
不曾接受正統美術教育,將幻想中的仙子信手塗鴉夾在扉頁間,被整理書包的媽媽發現,私下收存起來,成為一生轉折。「只有單純的黑白線圖,將白紙用極細簽字筆硬生生塗成純黑,顯然已在潛意識用執著重複的填色動作轉換壓力,得到釋放。」
演講冠軍獲得一盒彩色鉛筆獎品更帶來靈光,那靜靜躺在精緻木匣的帶釉光修長色筆,牽引周心怡創作欲望的蠢動。其實,擅長設計的母親根本不曾直接指導著色,只是上下學途中常指著夾道的花草樹木告訴她:「喏,鳳凰木的葉子在晨光和夕陽下可以變出好多種綠呢!看看那叢玫瑰!誰說紅配綠很俗艷?完全在於比例的分配!這朵馬櫻丹從中心到外圍的漸層變化,跟晚霞的色調一摸一樣呀!」
就這樣,花叢精靈成為周心怡的老師,色彩成為最令人稱道的強項,也成功轉換壓力,用色彩調節情緒,走出空洞的黑白。
「於是,漸漸體會,人生中的明亮或陰暗,或時而的絢麗或平淡……,何嘗不是色彩的韻律,考驗的試題?」該思想的是,如何面對並使用那些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色料,來更新感受或塗抹陳舊啊!
有了這些體驗,周心怡將生活當成調色盤,盡情玩色,無論什麼光景,都運用顏色調和。「心情低落時絕不會穿暗色衣服,覺得疲憊了,就去賞花。」她說,在西班牙等國,治療心理紊亂病症最簡單的方法即是賞花。醫者每天有意識地帶領患者去花圃,生機盎然的景象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擺脫怨恨、消極,克服急躁,消除心理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