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時代來臨 中國大軍 全球搶工 文/林文彬、林奕榮 |2015.07.25 語音朗讀 17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法新社、路透 中國在搶走全球許多製造業工作後,如今正在將這些工作交給機器人代勞。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已是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去年機器人銷售比前年大增54%,且一切跡象都顯示這股熱潮還在升溫。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預測,明年中國已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居全球之冠。 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統計 資料來源/國際機器人協會 中國機器人數量將超越歐美 資料來源/2014年IFR世界機器人報告 全球IT機器人市場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TMR分析 各國機器人使用率 資料來源/Statisticbrain 文/林文彬、林奕榮 圖/法新社、路透 中國在搶走全球許多製造業工作後,如今正在將這些工作交給機器人代勞。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已是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去年機器人銷售比前年大增54%,且一切跡象都顯示這股熱潮還在升溫。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預測,明年中國已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居全球之冠。 中國成為自動化中心,與許多對機器人和全球經濟的假設互相矛盾。經濟學家常視自動化為先進經濟體留住產業或吸引企業遷回母國的手段,這種動機並未消失,但機器人如今也在搶奪開發中國家的工作,使在亞洲、非洲或拉丁美洲等邊境市場興建工廠可能創造的工作減少。 中國把工作交給機器人,是許多經濟力量匯集的結果。中國薪資水準雖然仍比美國等先進經濟體低,但已大幅上漲,新的機器人技術不只成本降低,也更容易使用。 另外,無論工廠在哪裡,汽車業等中國快速成長的產業都傾向依賴自動化技術,某些工作甚至只能用機器處理。 自動化=產業成長趨力 華盛頓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經濟研究分析師納赫爾說:「我們認為中國是生產平價裝置的地方,但這不是他們的重點。」他表示,中國正在讓成衣和製鞋等勞力密集產業移到海外,以聚焦於鋼鐵和電子等資本密集產業;自動化是這些產業成長的驅力。 IFR估計,2014年中國賣出約5.6萬台機器人,未來將繼續大增,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機器人密度」相對較低。目前中國每1萬名工廠工人擁有約30台機器人,德國的密度是中國的10倍。 美國機器人製造商Adept科技公司事業開發和策略長漢農表示,去年他在中國一場貿易展看到400家新的中國機器人製造商,這令他感到驚訝。這400家公司中有一家是鴻海,鴻海已宣布打算生產並安裝數千部機器人來組裝蘋果公司的iPhone等產品。 自豪感也是中國快速採納機器人的因素之一。為了讓中國生產的機器人品質和西歐及北美一樣好,北京當局2013年立下目標,要讓中國在2020年至少有三家在全球具競爭力的機器人製造商和八個承包商集團。另外,中國也希望在2020年前把中國高階機器人在國內的市占率提高到45%,並使機器人滲透率提高兩倍至每1萬名工人有100部。 工廠愈來愈難找到願意從事組裝線工作的年輕人,是機器人在中國運用範圍擴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某些電子裝置製造商表示,他們每個月的員工流動率高達20%。 預估2025年 4產業加速採用 機器人的應用愈來愈廣泛,除了日常生活,也有愈來愈多產業為了降低成本並提高產能,希望以機器取代人力。據估計,2025年時各產業將投資670億美元購買機器人,主要為電腦、電子、運輸及機械四大產業。 精品時尚家電品牌iRobot總部的「酷品室」,展示了該公司創立25年來研發的多項產品,包括最為人熟悉的Roomba自動真空吸塵器,及主要供軍方使用的PackBot拆彈機器人。 機器人從原本的有趣玩意兒,逐漸成為主流,從iRobot總部所在地區的變化即可窺見。iRobot總部10年前遷至貝德福德時,方圓150哩只有他們一家機器人製造商,現在周遭30哩已有50家。iRobot不僅專注生產製造業所需機器人,也致力於消費、維安及遠端臨場(telepresence)機器人。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發布的「全球製造業經濟轉變」報告指出,2025年時,可自動化的工作由機器人進行的比率,將從目前的10%增加至25%。 集團資深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賽金說:「這代表產能的大幅提升及生產成本降低。我們認為這段時間內,全球人力成本將減少16%。」 機器人快速獲得採用的重要理由,是價格已降低。以Rethink機器人公司的Baxter雙臂工業機器人為例,售價已從25萬美元降至4萬美元。不僅如此,這些機器人還比前幾代過去更先進,能夠執行困難任務,輕鬆設定進行不同作業。 BCG預估,2025年時各產業的機器人支出將增加至670億美元,遠高於目前的250億美元,主要為電腦、電子、運輸及機械四項產業。購買機器人的國家將是人力成本較高者,包括南韓、日本、美國;中國採用機器人的比率也正快速增加。 賽金指出,製造業大量使用機器人,對人類勞工的未來影響目前仍不清楚。 以單一工廠而言,低薪、低技術要求的勞工可能被裁撤,但工廠需聘用教育程度較高、較高薪的員工編寫機器人操作程式、維修及管理廠房。 賽金並說,中小型企業結合使用機器人與人類勞工,將能以具競爭力的成本生產商品,美國等國家將可讓原本因人力成本過高而流失至亞洲的就業機會,回到國內。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 前一篇文章 人口此消彼長 地產投資熱門區 大洗牌 下一篇文章 重金擴建 中美洲運河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印尼、菲律賓過度開發、嚴重濫墾 熱帶島國土地退化 海平面上升加劇全英串聯 徒步探索歷史文化遺產 夢想海灘 敘述海岸線獨特故事新冷卻塗料助建物降溫 省電40%鑽石電池 可提供數千年電力城市倒塌樹木變家具 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