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每當國中會考、大學學測國文作文都會出現一波「死亡潮」、「名言佳句潮」?如何在文章中「異軍突起」?不再是套公式,二○一五《人間福報》國中生文藝筆趣營的老師皆認為,多觀察,累積不同的生命經驗,「說真話也是一種創意!」
現在多數學生寫作都為了考試,會揣摩師長的心境而寫,或引用過多的名言佳句、勵志故事,讓文章流於形式,知名作家廖玉蕙表示,寫作不應是為了考試、取悅他人,而是能夠梳理自己的情感、反思自我,以及擁有溝通的能力。
「在故事中安插『靈感』,就能活絡文章的生命,引起大眾共鳴。」
知名生態保育工作者、作家劉克襄指出,靈感來自生活任一物件,不論是花草樹木、動植物的一舉一動等,因現在科技日新月異,每個人眼睛只關注在以前的螢幕,忘記去真實觀察身邊的環境,若能離開3C產品,去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就能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小說家許榮哲認為,寫文章如同戲劇,要讓人有像繼續看下去的心情,因此寫作時先把心靜下來,用三分鐘找到「說故事的公式」,從設定「目標」開始,找到「阻礙」、「努力」的過程,就會產生「結果」,但結果不會如此順遂,因此會有「意外」,進而出現「轉彎」的契機,最後產生新「結局」,問自己七個問題,寫作就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不管文采好不好,真感情最能觸動人心!」《人間福報》的讀報講師汪詠黛說,無論是日記、文章都是寫作的方式,最大的差別在於寫給自己或他人看,如何把所觀察、體驗到的生活經驗幻化成文字,是需要把眼睛、耳朵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