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鹿鳴--宴群臣嘉賓也

文與圖/陳牧雨 |2015.07.14
2368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文與圖/陳牧雨

遠古時期,人類生活以狩獵為主。隨著文明的進展,雖然逐漸進入農業時期,然而狩獵活動卻不曾中止,並且轉換成了娛樂、軍事、體育等多項目標的活動。

《周禮》中記載君王四季田獵,分別稱作春搜、夏苗、秋獮、冬狩,作為禮儀的田獵,被後來的統治者沿襲了下來,一直到清代不歇。就統治者而言,狩獵既是一種娛樂,同時也藉圍獵活動提倡尚武精神,在平時還可藉此操兵、展示武力以及宣示主權。

狩獵的獵物,大都以鹿為主,或許因為鹿數量多,個性溫馴,同時體型也不小,易於狩獵,又是古代人類主要肉類食物的來源的緣故,所以《史記.淮陰侯列傳》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句,以「逐鹿」一詞來替代「爭奪天下」。

據說鹿群見到鮮美的芳草,會呦呦鳴叫,呼朋引伴來進食。所以《詩經.大雅》有〈鹿鳴〉一篇,根據詩序的說法:「鹿鳴,宴群臣嘉賓也。」

此篇共三章: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此三章,除了佳餚之外,還有「鼓瑟吹笙」、「吹笙鼓簧」,及「鼓瑟鼓琴」等歡樂的音樂助興。

不只宴客,主人還送給賓客厚禮:「承筐是將。」客人的回贈則是告訴主人治國的大道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等等,都可看出是帝王的規格。

從此「鹿鳴」成了帝王宴賓客的代名詞。後來歷代科舉放榜之後,皇帝賜宴,便被稱為「鹿鳴宴」。

三國時期,文才極佳的曹操,曾作了一首與《詩經》一樣的四言詩〈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中一段是直接引用《詩經.鹿鳴篇》,這樣其實已經很明顯的透露曹操稱帝的野心了。

西元一八八三年,明治天皇時期,日本一切向西方看齊,因此聘請了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康得,在東京設計建造了一座磚式二層義大利文藝復興式風格並兼有英國風的洋樓,作為日本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

當時日本外務卿井上馨為了招待歐美官員,經常於此宴客,甚至也仿效西方經常舉辦化裝舞會等等,並且規定參加活動者必須全程說英文,因此被譏為是一個東施效顰媚外的場所。

而最諷刺的是,此建築居然以最傳統最古老的中國《詩經》裡的篇名命名為「鹿鳴館」。

一八八七年,首相伊藤博文專門在鹿鳴館舉辦了有四百人參加的大型化裝舞會,將歐化之風推向高潮。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鹿鳴館時代」,把這時日本外交叫做「鹿鳴館外交」。

三島由紀夫曾以此時代的背景寫了《鹿鳴館》的小說,此小說曾被改編成電影。日本朝日電視台創台五十周年紀念,也特別改編並製作成電視劇於二○○八年日本春節播出。

「鹿鳴」篇既是宴客的詩句,以鹿鳴館來作為餐廳的名字,其實再恰當也不過。台北的台大校園,就有一間這樣命名的餐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