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嘉雯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寫到了中國最頂級的「緙絲」,是一系列上好的紫檀木透雕屏風,上面嵌著大紅色的透明薄紗,繡有花鳥,並草書詩詞。這項作品非常稀罕!偌大的賈府也只有層峰級的賈母才有所收藏,而且不輕易拿出來展示。那一回還是在大過年期間,為款待眾多親近的女眷,才取出來作為陳設。
在這樣優雅貴氣的老夫人宴會花廳裡,那副草書和花鳥刺繡作品,可展現了老太太的品味與眼光。曹雪芹更進一步介紹了這套刺繡的作者:
「原來繡這瓔珞的也是個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她也出身於書香宦門之家,而且精通書畫,偶然繡過一兩件針線作品,當作是興趣,繡著玩兒的,並不是要賣的。況且她在這屏風上所繡的花卉,都是仿唐、宋、元、明各著名書畫家所畫的折枝花卉,因此格式與配色都極其雅致,絕不是一般市面上濃豔風格的匠工所能比擬。
屏風上除了折枝花卉以外,還繡著古人的詩詞歌賦,這是用黑絲絨線,繡出來的草書字體,所有字跡的勾踢、轉折、輕重、連斷等等,都與書法無異,所以也不像市面上一般的繡字那樣,字跡刻板僵化。
慧娘的刺繡並不是為了獲利,所以雖然聞名於天下,然而世宦富貴之家,很少人能得到她的刺繡作品,如今刺繡界稱之為『慧繡』。」
介紹完「慧繡」之後,曹雪芹更著力編織了一個關於慧娘的傳奇故事:
「偏這慧娘紅顏薄命,十八歲就過世了,如今這慧繡竟不能再得一件了!凡擁有慧繡的收藏家,手邊也不過一、兩件,都珍藏著捨不得用。
還有一些翰林學士、讀書的先生們,因為深深地愛惜『慧繡』這樣的精品,便說這『繡』字不美,反而唐突了佳人,因此大家商議,將『繡』字改成『紋』字,於是如今都稱為『慧紋』。
後來市面上的仿冒品,便層出不窮,很多人靠著仿製慧繡,獲得很大的利潤!收藏家若有一件真正的『慧紋』,那是價值無限的!」
話鋒又帶回到賈府,賈母手邊原有三件慧紋,去年曾將一件精品進貢皇室,如今只剩下兩件,一共十六扇屏風,賈母愛如珍寶!平常的宴客,絕不拿出來陳設,只留在自己房裡,供精緻聚會時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