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連續十年,在偏鄉提供肝炎篩檢,發現超過五成患者對肝病缺乏正確認知,今年篩檢服務將擴點、開放年齡限制,並讓篩檢項目更完整。基金會昨邀定期追蹤檢查撿回一命的個案現身說法,還提醒二十歲以上民眾可免費檢驗。
調查發現,有近八成民眾以為C型肝炎有疫苗、施打B與C肝疫苗可預防所有種類的肝病、B肝患者可打B肝疫苗防治;超過半數對肝病的傳染途徑認知不足;超過八成以為運動可以預防肝病。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表示,運動可是預防及消除「脂肪肝」,不過肝炎患者除了運動,還要定期追蹤,並依照肝功能指數做抗病毒診治。
陳小姐是B型肝炎帶原者,以為飲食均衡、多吃蔬果及保持運動習慣就能很健康,去年十一月檢查,胎兒蛋白指數還在標準範圍內,年初卻驗出飆升至一千二,近百倍指數,肝臟發現二點七公分腫瘤,三個月內肝炎轉為肝癌。她表示三月已開刀切除,復原情形良好,定期追蹤救了她。
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指出:「體力好不等於肝臟健康。」若認為沒有症狀或不舒服就不定期追蹤,會增加肝癌罹患的風險。
基金會與超商合作的「救救肝苦人計畫」,將於全台五十四門市舉辦免費篩檢,針對偏鄉長者除新增二十項檢查,也提供就醫協助、醫療轉介等補助,肝病諮詢及活動日期可洽:○八○○-○○○-五八三;計畫另發起零錢捐募款,讓服務深入台東卑南、嘉義水上、馬祖南竿和金門金沙等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