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行走 一張舊照片

文/李瑞騰 |2015.06.24
1313觀看次
字級

文/李瑞騰

我永遠記得那一張照片。

一九九一年,文訊雜誌社在台北舉辦文藝界重陽敬老聯誼活動,三位曾經在台中一中教國文的作家:端木方、楊念慈、楚卿都來了,多麼難得的聚會啊,我邀請三位老師和我合影,《傳記文學》的劉紹唐先生就在身邊,楊老師請他一起入鏡,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

這個活動緣起於梁實秋先生過世,余光中先生編成紀念文集《秋之頌》(九歌,一九八八),文藝界有一場到淡水北新莊北海墓園紀念梁先生的活動;我在現場和林貞羊、喜樂二位長者聊天,他們建議我辦個活動,讓他們老人家有個歡聚的機會,我於是動念藉重陽敬老的名義來辦,於是從一九八八年起,除了九二一大地震停辦一年,迄今從未間斷。

那真是熱鬧啊,資深的藝文前輩從四面八方應邀而來。只要還走得動,都想來看看老友,人生有可珍惜的情分,除了老伴和家人,不就是老友嗎?但也有不盡的感傷啊,一回相見一回老,每年也都有來不了的,但這不就是人生嗎?

楊念慈先生(一九二二─二○一五)是我台中一中高三的國文老師,開始的幾年他都來,我特別感到高興;他最近辭世,我連寫二文懷念這位對我影響深遠的恩師。

楚卿老師姓胡(一九二三─一九九四),在花蓮中學任教的時候,曾指導陳錦標、楊牧等人辦《海鷗》詩刊,也教過王禎和、陳雨航;一九七九年從台中一中退休,到高雄定居,曾主編《民眾日報》副刊。他寫詩和小說,著作極豐,超過五十部。

端木方先生本名李瑋(一九二二─二○○四),他和楊老師一樣是山東人,出身軍旅,官至營長;來台後退役,也和楊老師一樣,先後任教於台中一中、曉明女中。他以質樸語言寫華北民風習俗,《疤勳章》、《四喜子》、《星火》、《拓荒》、《青苗》等作品,都曾獲中華文藝獎金。到一九八○年代之初,都還有作品發表,並入選年度小說選。

我在台中一中讀書期間,三位老師都在校,除了楊老師,另二位都沒有受業的機會,我常感遺憾。楚卿老師為人熱情,且活躍於報界和文壇,我在一九八○年代行走文壇,偶有見面的機會,我曾自報家門,真切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之情;端木方老師望之儼然,除幾次敬老會場,沒機會親炙。

劉紹唐先生(一九二一─二○○○)出身西南聯大和北大,能寫能畫,於現代歷史特有興趣和使命,一九六二年在台北創辦《傳記文學》雜誌,本著「給史家做材料,給文學開生路」的信念,經營這一本外表樸素、內容繽紛多姿的文史刊物;他親持編務,三十餘年間獨力編成四五三期,並出版叢書多種。在他身後,刊物及圖書轉由世新成家繼續經營。劉先生豪邁善飲,文壇尊為「師傅」者眾,或稱為「野史館館長」,我當年因負責《文訊》編務,和劉先生有一些往來,也曾去過他的編輯部,看那一屋圖書及報章雜誌,頗受震撼,覺得編纂文史書刊,就當如此。

一張舊照片,牽繫著我從初習文史乃至歷經數十寒暑的文學人生,我倍加珍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