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末照顧者 憂鬱症容易找上門

陳玲芳 |2015.06.12
229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三十歲未婚女性,因母親診斷出癌症末期而心情憂鬱沮喪,焦慮失眠、無法正常工作而就診,經診斷為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照顧者」,應給自己「喘息」的空間,飲食要正常,規律運動紓壓,才能長期抗戰。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指出,國內癌症盛行率高,你我身邊任何人都可能置身罹癌家庭;患者自述半年來因母親病情每天哭泣,負面情緒影響自己甚大,家庭氣氛沉重,父親無法接受而移轉重心於工作。她在家人面前須故作堅強,且因男友無類似經驗,缺乏「同理心」深感挫折,憂鬱嚴重。

施佳佐說,個案就醫期間,她同時施予藥物及心理治療,緩解症狀,讓其能夠正常上班;面對母親病危,她也協助家人處理死亡的議題,最終母親安詳過世,個案的憂鬱病情,也獲得大幅改善。

施佳佐表示,癌末照顧者處於家人可能隨時病逝的「無常感」中,是憂鬱症的高風險族群,而憂鬱的症狀除了失眠、焦慮外,還可能衍生情緒低落、缺乏興趣、睡眠或食慾改變、動作遲緩、疲倦、自責及自殺念頭、注意力難以集中等九項症狀。

她強調,九項症狀如果出現超過五項,且持續超過兩周,並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則需要小心可能罹患照顧者憂鬱症,要盡快接受專業醫師診斷治療,才不會讓症狀持續加劇。

施佳佐提醒,尋求家人朋友協助、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正常飲食運動是三道基本藥方。尤其家人之間,要經常保持正向溝通、彼此打氣,並與癌末親人完成未完成事宜,即「四道」(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人生,唯有內心真正釋懷、了無遺憾,憂鬱症才不上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