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隨機殺人案件,令人髮指的是,被殺害的是一名國小二年級女童。兇嫌闖入校園中隨機殺人,以割喉的方式行兇,手段殘忍;殺人的理由是「生活壓力大,很想殺人!」
鄭捷在北捷殺人事件的記憶還沒有抹去,又來了一宗如此殘暴的隨機殺人事件,女童的古箏老師到榮總致哀時激動落淚,自責自己沒照顧好學生,「是間接害人兇手」,如果女童老師是間接兇手,真正的間接兇手是掌管校園安全的教育主管和警政主管,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於校園安全的疏忽。
過去發生過不少校園安全事件,二十幾年前瑩橋國小學童遭人闖入潑硫酸案,大家記憶猶新,因此教育部一向重視校園安全,除了訂定校園安全維護規則,也要求警政單位配合巡邏,還有家長義工也協助校園巡檢,但似乎收效有限,校園安全事件依舊層出不窮。
在校園安全上,一定要強化師生的安全意識,尤其是在清晨上課前或是黃昏下課後,這段時間最容易形成安全空窗期,校方必須建立起安全機制,如出入必須有兩人以上,不能落單,並強化監視系統的裝置和監控;組織老師、行政人員、義工的巡邏隊伍。必須和警方建立聯防機制。警方對於附近的可疑分子應該建檔列管,以減少他們有犯案的動機。
這些隨機殺人的兇手,有些的確是精神狀態有問題,這次殺人被逮捕的龔姓兇嫌不只以幻聽、幻覺為理由意圖脫罪,落網後毫無悔意,若非真的有病,行徑之殘暴令人難以想像。對於這些不定時炸彈,需要社會的協助,不論是醫院、警方、家屬都要有一套通報、聯防機制。大多數犯案的精神病患者,都是沒有受到家屬妥善的照顧,在心理壓力過大以及親人的疏離下,才會犯下不可收拾的案件。
社會的整個氛圍也是助長戾氣的關鍵,政治上多年不斷的藍綠惡鬥,讓人心極為厭煩。以政治意識形態主導的「廢除死刑」運動也對社會的戾氣有助長的影響。「殺人可以免死」,「殺多少人都無所謂,反正不會判死」,這樣的理念是對人性的考驗嗎?還是對善良百姓的折磨,讓全民生活在恐懼之中?
檢察官與法官的辦案及判案,和民眾的期待有很大落差。不必諱言,過去的司法官有很普遍的貪汙行為,所謂「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陋規行之有年;近年來,有些司法官帶有藍綠政治色彩,以意識形態判案的例子亦所在多有;最近,更因為廢死團體的壓力使得一些法官對重大案件不敢判死,只得輕判,因此有「恐龍法官」之譏。
每次只要有類似的兇案出現,社會上一片撻伐與檢討聲;要如何加強安全、要如何嚴懲兇手,但事件過後,新的案例又再出現。我們只想請求政府有關部門,給我們一個可以好好生活的安全環境,讓我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