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淑儀
經典的電影,總是讓人每看一次都有新鮮的感受。重看《菊次郎的夏天》,清新和雋永仍是不變,自己隨著時光的推進,對於細節的體悟好像又多了一點,對於北野武也好像又多了解一點。
簡單,才能讀出韻味。
劇情不過是一位流氓歐吉桑帶著小男孩千里尋母,一路上的各種坎坷或荒謬的境遇,其實前半段我都覺得還好,沒有甚麼扣人心弦的地方。一直到小男孩撞見夢想中的媽媽已經改嫁的事實後,故事內容突然間有了曲折的深度。
幾個大男人為了逗樂小孩,竭盡心力地扮醜搞笑,這樣的橋段看來誇張夢幻,因為肥男、光頭男與詩人,其實都是路上偶遇,憑甚麼毫無芥蒂或完全無事地就陪這一大一小度假?又為什麼總讓北野武逞老大威風,聽命行事?
「一切為了小孩」藉口其實勉強,但因為處理得太溫馨有趣,所以觀眾並不質疑這些種種。仔細去想,我覺得這樣的橋段其實透漏了「童年」這個主題。表面上看來是四個大男人在陪小男孩玩,博君一笑,事實上,這幾個大人也在藉此修補與照顧自己的童年。
無心機、無思慮,只是一起度過幾天的夏季海灘。這近乎伊甸園的信念,一開始就出現在北野武所扮演的菊次郎身上了。從他和老婆之間的對談,從他一開始跟孩子的相處,雖然他外顯的模式是不入流的流氓,但其實內心裡是個徹頭徹尾不懂如何負責的大孩子,他有的只是童心與本質的善良。
因此,他妻子是這樣懂他,才放心把鄰居的孩子交給他。他的妻子幾乎是知道,這個男子只會小奸小壞,但絕對會把孩子平安帶回來。
因此,小男孩正男的尋母之旅,也是菊次郎的尋母與遇見自己之旅。
小男孩尋母團圓的願望破裂,是菊次郎用小玩具天使之鈴再次給了他希望,之後菊次郎岔開人群,去探望了安養院的母親,他和正男一樣,都是被迫離開媽媽身邊的孩子。他在安養院裡遠遠凝視母親,看著她孤獨的身影,菊次郎不敢靠近,沉思良久,回到海邊,最後決定好好地快樂地陪伴正男。而遊戲,讓幾個男人和小孩都露出天真無邪的笑容。
不得不接受命運的當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假期結束,菊次郎跟正男說:我們回家吧!正男在原地愣了幾秒,衝上前去看著菊次郎,並握緊他的手一起往前走,看起來就像兩個小男孩互相鼓勵的狀態,兩個人一同放下心中的懸念,回到現實後,就能好好繼續過下去。
孩子的眼光,就是我們心裡面那個不曾長大的孩子的世界。我們都已經長大好久了,該是探問我們心裡那個孩子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