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馬英九總統在就職七周年的媒體記者會上,記者問他民眾對他的負面形象,甚至訕笑和羞辱,午夜夢迴會不會覺得做總統很辛苦、不值得?他回答說:「不會午夜夢迴自怨自艾,我晚上都睡得很好。」一個宵旰憂勞的總統睡得很好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相較於他長期以來低迷的民調,這席話應該是鬥氣下的失言。
馬總統民調低有許多原因,現在的台灣人民挑剔、不容易討好是一個原因,但是他的人格特質應該是關鍵。二○○八年他以廉潔之名打垮民進黨的貪腐形象,當時人民對他的期待如大旱之望雲霓,但是執政不滿一年,民調支持度就大幅滑落,這對一個從政以來民調支持度一直在高檔的他是不可置信的,「自我中心」使他將民調的低迷解讀為「人民不了解他」,所以要求行政部門多宣傳政績。因此「廉潔」的形象使他登上大位,但「自我中心」的性格使他在民怨沸騰時還自我感覺良好。成也人格特質、敗也人格特質。
就職七周年記者會當天,媒體的民調顯示,馬總統的民調滿意度將近三成,但是他當天的談話似乎相當志得意滿,也許看到接近三成的民調,讓他擺脫「九趴總統」的陰霾,難免神清氣爽,但是他卻沒有看到六成五的不滿意度,理論上一個曾經高喊「苦民所苦」的總統,應該重視的是不滿意度,可是當天的馬總統似乎只陶醉於滿意他的數據大幅上升。《論語》衛靈公篇,孔子曾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面對高漲的民怨,馬總統最應該檢討的是自己,可惜當天他還在細說他的執政數據,彷彿人民的眼睛是盲了,完全看不到他的亮眼成績單。
《論語》泰伯篇裡有一段話,雖然原意是曾子提醒門生要愛惜身體,但是其實可以用來作為為政之道:「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政治工作涉及廣土眾民,任何一個政治職位都攸關成千上萬的人民生計,一個小小的決策錯誤,可能累及無數人民的身家性命,譬如二○○一年納莉颱風造成台北市精華區泡在水中,損失慘重,而導致捷運淹水的原因是玉成抽水站故障,根據台北市議員指出,這是養工處管理層面的人員疏失。一個小小的公務員的失職,就可能造成國家財產的損失,更何況職位更高的從政者,可以不存臨淵履薄的心情?
在傳統中國的價值觀長期薰陶下,國人多數仍然把從政「當官」視為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卻忽略它的責任。其實「人在公門好修行」,指的是從事政治職務可以為更多人造福謀利,但是如果從政只是為了個人光耀門楣,把個人的利益擺在人民福祉之前,因而貪贓枉法、獲取不當利得、不恤民命,就會變成「人在公門是造孽」。
我們不可能期待政治人物永遠以百姓的心為心,但是可以合理要求他們在考慮自己利益的時候,也要為人民的利益著想。「想要有名,就不要有錢;想要有錢,就不要有名。」政治人物已經比一般人民更能享有社會的知名度,就不應該貪戀非分之財,否則一旦東窗事發,不但毀了自己一生,也讓子孫蒙羞。
一個身繫全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政治人物,能不存著臨淵履薄的心情嗎?如果這樣,晚上還睡得安穩嗎?我認為,用「如臨淵,如履薄」的態度面對政治,才是政治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