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人才價格化?

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2016.05.03
1706觀看次
字級
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商人無祖國」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傳統上一般人對「商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哪裡有利哪裡去,所以典型的商人是講「利」不講「義」;因此期待商人「愛國」,似乎不切實際。至於傳統上對知識分子的圖像顯然和商人大異其趣,知識分子被認為高風亮節、不為五斗米折腰,甚至當義和利衝突時,不惜捨身取義,但是現在這個形象已經悄悄在轉變。

以前和知識分子談錢,似乎褻瀆了清高;但是現在流行的觀念是:「沒有高薪挖不到人才到大學任教,即使來了也留不住。」根據媒體報導,台大校長楊泮池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為了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教育部應該把學校存亡問題「交給市場」;並建議政府鬆綁相關法令,讓大學教師可以開公司,他以美國為例,史丹福大學的老師可以擁有好幾家公司,不僅教學好、研究強,創新也是世界馳名。所以如果教師的教學、研究表現良好,政府應該放手,不能一直用「愛國心」留人,要教授為國家社會無私奉獻,只能感動一下子,企業利益的誘因才能創造產學雙贏。這樣的說法,得到不少大學主管的支持。

大學校長這樣的治校理念,我只贊成一半。「學以致用」當然是正確的,所以許多學科應該和產業界密切連結、強化產學合作,如果應用性的學科(譬如:財金系、機械系)和產業界完全脫節,這樣的教學顯然是有問題的;但是完全以「市場」概念經營大學,則是貶抑了大學的價值。不要說有些學科的存在,本來重視的就是「價值」而不是「價格」,即使和「價格」極為接近的科系,用「價格」的方式爭取所謂的優秀人才任教,邏輯上自相矛盾。

如果優秀的學術工作者只是因為「高薪」,這些人大可不必到學術界,直接進入產業界一定可以賺更多錢;如果我們必須提高教授的薪資,才能和其它國家在吸引人才上具有競爭力,則以我們目前的經濟狀況,恐怕再加薪也不能和美國、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大陸競爭。

靠「錢」當然可以吸引一些人才,但是如果「人才」完全是金錢取向,我懷疑這是真正的人才。台灣社會早期貧困,當時流行的口號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這個口號是一個非常寫實的說法,當時大部分台大畢業生都想去美國留學,去了美國以後大部分都留下來。一位台大機械系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班有五十五個到美國、五十個留在美國;如果我們調查大學聯考歷屆的狀元現在人在何處,相信有超過七成不在台灣。因此台灣這幾十年來的發展,並不是靠楊校長心目中的「人才」,而是那些書不是讀得最好、研究不是最傑出、但願意在這塊土地默默耕耘的人。

如果用市場邏輯而不是愛土地、愛鄉的心吸引人才,學者的市場價格也許上揚,但尊嚴一定貶值。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沈代爾(Michael Sandel)的書《錢買不到的東西》,強調有些東西如果用金錢衡量,就失去該物的意義,譬如:給女朋友的生日禮物如果折現,愛情就失真。因此真實的情感、尊嚴、愛國心、道德責任,這些都不能用金錢換取,然而它們卻是人類心靈深處最渴望、最珍貴的東西:錢沒有溫度,只有這些有溫度的東西才能產生動人的力量。

二十多年前我從美國學成要歸國時,有人問我:「台灣不好,為什麼要回去?」我回答說:「就是因為不好,才要回去。」能夠為自己成長的土地、熟悉的面孔奮鬥,這本身就是很大的喜悅,拿金錢來和這種喜悅比較的人,生命一定是膚淺、無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