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民進黨和國民黨先後公布不分區立委名單,媒體和社會大眾普遍以「亮點」形容名單中的專業人士。但是這樣的邏輯不通,這些政治素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亮點,進入政治領域還會是亮點嗎?
四年前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一出爐,當時的社會評價就是「漂亮」,可是四年後的今天,那些專業人士在立法院的表現普通,有的甚至淪為投票部隊。今年民進黨的不分區名單幾乎是上次國民黨思惟的翻版,為什麼國民黨不成功的經驗民進黨繼續複製?為什麼社會普遍還是讚聲不絕?如果思考深層的原因將不難發現:這是政治惡質化的結果。
「群我倫理促進會」五月公布「二○一五台灣社會信任調查」顯示,台灣民眾信任排行榜倒數前兩名是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如果在街頭隨機抽樣,很多人大概會表示「立法委員」是社會最大的亂源。正是因為民眾對政客的惡感,使得不分區立委名單中只要不是政治人物,都會讓人眼睛一亮。否則普通常識都知道,在專業領域表現卓越,並不保證政治領域卓越:就像一個研究做得好的教授,不一定適合擔任大學校長;或籃球打得好的球員,不一定是好的籃球教練一樣。人民心中的想法是:「素人」總比「政客」好,所以只要多一位素人、少一位政客,這個名單就是亮麗的,因此這一切都是政客把政治搞到惡名昭彰的結果。
然而社會這種「退而求其次」的思惟,對政治發展不利。政治也是一種專業,成功的政治家不只要有願景、視野、胸襟,也需要一般政治人物都應該具有的溝通、協調、審議能力,以及說到做到的執行力;而政治敏感度和政治判斷,更是所有從政者必備的條件。
專業人士也許具有執行力,但很可能缺乏政治視野和政治敏銳度及判斷力,尤其當他們進入立法院後,不可能靠自己的專業成事,因為立法院是合議制,一個法案必須經過折衷、妥協、政治談判,必須得到多數委員的共識和支持才能過關,這些都和專業無關,因此政治能力不足的人,很難推動法案。專業優異無法保證政治能力,而且即使具有政治潛力也需要歷練和培養,如果我們每四年的不分區都換一批政治素人,把立法院當成他們政治能力的實驗場,長遠對社會有利嗎?
事實上這種討好人民短期偏好的作法,也不利政黨政治的發展。
多元社會對於國家發展一定有不同聲音,政黨政治就是不同主張者競爭國家發展方向的主導權,所以理想的政黨政治應該是每一個政黨對國家重大議題,都有明確主張,旗幟鮮明號召志同道合者加入。但是以這次兩黨納入「亮點」的方式,並不特別考慮政治傾向,這樣的結果使得政黨意識模糊化,不利政黨競爭。
國民黨名單中的許毓仁應該是最好的例子,許先生被指出平常的政治立場偏綠,但他表示這次總統大選支持朱立倫,他應該是被國民黨提名才這樣說吧,投票時還是可能以「贖罪」的心情,把政黨票投給民進黨,反正他在安全名單之內;而只有「這次」支持國民黨、為了穩當立委才入黨,這樣的人就是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這對長期為國民黨賣力的人情何以堪!以後只要在其他領域表現傑出,嬴得「清白」的令譽,就可能成為政黨追尋的「亮點」,何必在政治領域經營,反而冒著被貼上「黨棍」、「政客」的危險呢?
政治素人從政也可能是政客現形,如果這樣,「亮點」的作法最後反而是糟蹋了專業,負責任的政黨應該深思:還是讓專業留在專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