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愛地球─綠建築 文/李昀 |2015.03.29 語音朗讀 275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座落於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內,是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圖/CTPphoto、本報資料照片 窯洞依地形不同,造形各異,常見的是建築在山坡土原邊緣的靠崖式窯洞,呈台階狀分布。圖/CTPphoto、本報資料照片 飛簷不只造型美觀,也是節能的建築設計。圖/郭敬文 現代建築也保留天井概念,兼具採光和通風的功能。圖/CTPphoto、本報資料照片 文/李昀 圖/CTPphoto、本報資料照片 「節能減碳愛地球」成為地球公民最新的時尚概念,如二○一二年的倫敦奧運,以永續發展的環保節能精神為主軸設計場館,賽事結束後的主場館「倫敦碗」可以拆卸重組,日後不會淪為龐大的蚊子館。 美國綠建築協會於二○一一年七 月宣布台北一○一大樓正式取得LEED-EBOM的白金級認證,成為全球最高綠建築。成為國際認證的綠建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一大樓費了近三年,從減量垃圾、節約能源用水、管控室內溫度與二氧化碳含量等細節處著手,達成全球一致努力的低碳環保計畫。在全世界,綠建築革命也悄悄掀起一股節能風潮。 會呼吸的建築 什麼是綠建築呢?簡單說,係指從建築布局、形狀、房屋朝向、通風等出發點考量,在設計施工時,就預想該建築在未來被使用的生命周期中,如何能消耗最少能源、製造最少廢棄物。 目前最具權威的非營利組織「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正全力推動住宅應該是對環境友善、適合居住與辦公的健康處所概念。它們創造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認證系統是國際間廣泛使用的標準,根據建築的材料、用水、空氣、能源與革新設計等指標評量。中國大陸北京僑福花園大樓正是第一個得到LEED白金級認證的中國建築。 僑福花園被稱為「會呼吸的建築」,比起同面積的其他建築,能源消耗只有一半!金字塔斜頂造型的頂端上方使用和水立方一樣的ETFE材質,罩住內部四棟樓,冬天能將建築產生的熱氣留住供暖;下方花園區域則引進新鮮空氣,過濾之後用送風機引至大樓內部,夏天的時候熱空氣上升至屋頂頂端窗戶排出,也可減低悶熱,減少空調能源消耗。 都市的節能願景 身為中國第一首都,北京市人口聚居密度高,偏北的大陸型位置也使得氣候夏熱冬冷,冷氣、熱暖能源需求消耗量十分驚人!北京市在數年前發布實施《北京市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規範所有的新建住宅設計都必須符合特定的節能和再生能源設計規範,並且將建築節能工作設定為「十二五」的重點目標任務。 規章裡提出:「完成三十萬平方米集熱器面積的太陽能熱水建築應用,完成四百萬平方米建築淺層地能或汙水源熱泵採暖應用,完成四 萬平方米太陽能光熱採暖建築應用,完成十八點九兆瓦裝機容量的光電建築應用。」姑且不論這是不是政策迷思,但北京市政府的確為未來節能世代規畫出遠大的願景。 其實早在二○○八年北京奧運的標誌性建築「鳥巢」,就以領頭羊之姿為中國的公共建設提出環保方案。鳥巢頂部有著GE公司設計提供的「納濾膜技術雨水回收系統」,能讓降水透過專門的管道進入六個蓄水池中,儲蓄下來的雨水經過處理後,可以再為清潔、綠化、消防所用;另外在鳥巢地底下方的三百一十二口井,則利用地源熱泵系統,補充空調能源所需。 古人的節能建築智慧 現代都市高樓的綠建築概念由歐美建築科技與環保概念而來,其實回頭檢視中國許多村落裡的古建築,才發現這些正漸漸消失的古民居建築早是奉行低碳節能生活的先鋒! 飛簷 善用陽光,調節溫度 為什麼過去大型建築如宮殿、廟宇屋頂的四個角都設計成尖角飛簷的形狀呢?原因不只是美觀華麗而已。由於大型建築面積廣大,房子內部往往十分陰暗,為了讓最多的自然光投射進室內,又要考量夏季炎熱,引入過量陽光,會使室內高溫悶熱,古代建築師想方設法顧全兩者需求,發現飛翹的屋簷就是最聰明的設計! 根據天文科學,古人觀察到夏天與冬天太陽照射的角度有明顯不同。夏至時太陽幾乎直射地面,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到了冬至,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會發現,陽光與地面照射角度最高只在三十度左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飛簷的設計正是利用太陽照射角度不同,控制陽光射入屋內的分量。陰暗寒冷的冬日,可引入更多的自然陽光,使室內明亮溫暖;而炎熱的夏季,又可避免室內因為太陽直射造成的輻射熱。 天井 兼具採光、通風功能 安徽宏村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也是標準的徽派建築代表,近年來因為電影《臥虎藏龍》在此取景而名聲大噪。徽派建築的特色為「樓上廳」,即樓上的廳室特別寬敞。這是因為徽州地區山多濕氣重,為了防止瘴癘之氣,因此將生活休憩的地方搬到高處。 而中原人習慣的四合院則為了適應險惡的山區地形演變為徽州的「天井」。古人沒有電燈冷氣,建造天井不但為室內引入更多自然光源,同時兼具通風功能。 窯洞 冬暖夏涼,經濟耐用 在黃土高原地區的居民,也有一種非常「愛地球」的居住方式,那就是在陝甘寧地區農村中常見到的「窯洞」,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藝術。 這種「穴居式」的民居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就懂得利用高原特有地形,鑿洞而居,一直流傳到今日。 「窯洞」就是在土山山崖邊,利用黃土垂直壁立特性(黏、硬、不易塌陷)挖出山洞作為住屋。窯洞除了施工簡單,造價低廉,最重要的是洞穴裡冬暖夏涼。 窯洞一般高三公尺、深七至八公尺,圓拱形的造型住起來寬闊,室內溫度終年保持在十至二十二度之間,既保溫又隔熱,可以節省不少取暖用的能源。居民們還會在窯洞門外高高的圓拱上加上高窗,冬天時可以讓陽光更深入窯洞內側,使室內光源明亮又溫暖。西北地區民間流傳一句話:「有百年不漏的窯洞,沒有百年不漏的房廈」,道出窯洞經濟耐用的特點。 回頭看看飛簷、窯洞、天井等節能設計,這些智慧正是老祖先的珍貴傳承。雖然全球綠建築競奢比高的現象仍持續發燒,然而單純且對環境友善的居所,才是人類最終的依歸。 我家也是綠建築 其實家中設計只要掌握幾個原則,也是節省能源的綠色住家喔。 ❶在台灣,坐北朝南的房子較有利,因為東西向日射量最多。 ❷大面積的開窗是空調耗損的主因,適當的開窗率將省下不少能源。 ❸窗簾或百葉窗隔熱有限,在窗外設計四十五度的遮陽板,也是遮去日射熱能的好方法。 ❹注意門窗的氣密性和隔熱性。氣密不佳,容昜造成空調損失;斷熱不好的金屬製門窗往往引起熱橋現象,將室外熱度引入室內。 ❺屋頂隔熱層最好設在室外,中間的空氣層可以達到隔熱通風作用。 摘錄轉載自or旅讀中國月刊 No.8 「達人帶路─廣州好」www.orchina.net 前一篇文章 南非 全球暖化 博士茶行情高漲 下一篇文章 洗浴文化 世界大不同 北歐 芬蘭桑拿瑞典海游 洗浴不無聊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 作者其他文章【形象管理】想成功,先有樣貌!風行世界的傳統工藝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