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十歲的童星樂樂,剛上小學時,被眼科醫師診斷兩眼有不等視(視差)與弱視問題。由於課業繁重,加上習慣用左眼閱讀,導致左眼近視一年飆升一百度,兩眼度數差高達三百度。眼科醫師提醒,學童視差不容易發現,最好能定期進行視力檢測,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國健署調查,幼稚園幼童斜視盛行率約百分之二點,弱視盛行率約百分之五。近視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將近兩成、六年級逾六成、國中三年級是七成七,到了高中六年級已高達八成五。
板橋大學眼科院長楊美娟表示,視差大學童經常會不自覺地「頭歪眼斜」,視差除了與體質有關,也與用眼習慣、姿勢不良有關。「視差問題,有時甚至會造成學童弱視」。
她強調,學童發育過程中,若兩眼發育速度不同就會視差,但學童視差家長很難立即發現異常,原因在孩子會使用視力良好的另一隻眼睛(慣用眼),外觀、行為與一般學童差異不大,若視差未即時矯正,除兩眼度數視差持續拉大,還會伴隨酸澀、疲勞、複視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有偏頭痛症狀,影響學習能力。
楊美娟建議樂樂,用眼鏡矯正遠視,也用角膜塑型術矯正近視,亦即利用夜晚睡覺時配戴角膜塑型鏡片(俗稱「OK鏡片」),無需開刀,也不用點散瞳劑。治療一個月後,樂樂視差已縮減到兩百五十度。
她說,學童矯正黃金期是十二歲以前,提醒家長注意學童用眼狀況,保持正確姿勢外,建議每用眼三十分鐘,應休息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