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青少年休閒活動問題

 |2007.02.10
643觀看次
字級

金車教育基金會日前發表「二○○六年青少年休閒生活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台灣青少年休閒生活品質低落,多數人只是沉迷網路、電視,四體不勤,缺少運動,體適能差,較之鄰近之中國、韓國、日本不如遠甚。

調查結果顯示,電視與網路是青少年迷戀的最愛,除了吃飯、睡覺,一天之中花在看電視、上網路的時間平均都在三小時以上。看電視和上網都是室內的靜態活動,不是依在桌前就是靠在床邊;不但身體和運動量少,還會因姿勢不良,導致健康受損。

除了上網與看電視之外,青少年喜好的事依序是:最愛看雜誌漫畫,占三成九;其次是公仔玩偶,占二成七;電玩,占二成五;其餘的是喜歡收集明星商品、各式各樣的模型。從青少年的嗜好就可以看出,完全是受到商業廣告引導的流行文化左右,對身心健康發展並沒有助益的活動。

前此教育部發表的「中小學學生體適能報告」,特別警告青少年體適能低落;從這份調查結果也可以得到證實。現在中小學都有游泳課,且規定要會游泳才能畢業,但能連續游二十五公尺的還不到三成。六成以上的青少年,每天在戶外活動的時間不到一小時;根本不運動的也有四成多。

青少年自己解釋因課業壓力大,影響休閒生活的占了八成,五成認為沒時間從事休閒活動,三成的人因為沒有同伴或是父母不同意。青少年的零用錢,父母給的加上自己打工賺來的,都花到那裡去了?調查結果告訴我們,最多是花在逛街買東西的占三成,其次是買點數上網玩遊戲占二成七,到咖啡連鎖店喝飲料占二成五。花在學習才藝或是買書的極少。

令人憂心的是,他們滿足於這樣的休閒活動方式,感到快樂的超過一半;覺得不快樂的只有一成多。由此可見,當前青少年的消費活動正如休閒活動一般,抱持一種疏離的態度,只是為商業廣告所鼓吹的流行文化所左右。既無法促進身心健康,也不能拓展知識領域,簡單的說,就是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為了幫助青少年妥善運用休閒時間,從事各種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盼望政府、學校、社區、家庭共同朝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一、了解青少年的性向、特質,啟發其潛力與興趣;根據個別差異為其設計一整套的時間表和活動項目。

二、父母要傾聽子女的心聲,知道他們的痛苦、問題和需要。要合作而非強制,要同情而非責備,是提供建議,而非代做決定。

三、對自己孩子在上網或看電視時,要知道他們在做什麼,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對於所花費的時間也要加以限制。

四、學校要依學生的興趣、能力,設計各種戶外活動,並鼓勵參與;尤其是團體性的活動;而不是只培養幾個能得獎牌的選手。

五、全家人一起活動,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是長大以後對青春歲月最甜蜜記憶。社區附近的運動場所要普遍開放,並設置輔導員、組織各種團隊,讓社區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參與;科學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教育機構和活動場所,在假日免費或優惠開放給全家一齊入場者。

缺乏增進身心健康的休閒活動,就是虛擲青少年成長發展階段的寶貴光陰;不但消蝕了他們的美好人生,也使整個社會未來的希望幻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