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頸部瑜伽的褐鵜鶘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5.01.25
2438觀看次
字級
褐鵜鶘喜歡群聚生活,公鳥母鳥外貌相似,前者體型稍大。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一二月求偶期間,除了鵝黃冠毛和黑褐頸背,最醒目的是喉頸部位變成豔紅色。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頸部瑜伽經典動作之一:打開大嘴喙,以舒展囊袋。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未成年的褐鵜鶘很容易辨認,全身棕色羽裳,而且腹部是白的。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褐鵜鶘的頸部瑜伽經典動作之二:把囊袋貼在胸口使其內外翻轉。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圖/李文堯 (Wen-yao Li)& 林心雅

吸睛的大囊袋

第一次在加州海邊看見褐鵜鶘(Brown Pelican),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牠們嘴喙很大,寬長的下顎連著一個大囊袋,整排展翅飛行時姿勢極為優雅。

後來查了資料得知,南加聖地牙哥附近海邊常有褐鵜鶘在岸邊棲息,而且每年一二月求偶期間,牠們的羽毛會變得很漂亮。在好奇心驅使下,這些年多次到該地探訪。第一次驅車趕到海邊,天色微明,只見岸上僅有兩三隻褐鵜鶘,還以為找錯了地方。幸好耐心在岸邊等待數十分鐘,便見原先出海覓食的褐鵜鶘一一飛回礁石區休息。

用長鏡頭拉近觀察,褐鵜鶘求偶期間的羽裳果然變得極美!除了鵝黃冠毛更明顯,長長的脖頸背變成深褐色,最醒目的是那暗沉橄欖綠的大囊袋,在喉頸部位會轉成豔紅色,和頸背的深褐色隔著一道白邊,在豔陽照射下尤其吸睛。

仰頸的奇特動作

褐鵜鶘是全世界七種鵜鶘中體型最小的。身長約一點二公尺,重三點六公斤至四點五公斤,雙翼展開逾兩公尺,四趾間有一個完整蹼膜。雌雄外貌相似,公鳥比母鳥大些。牠們喜愛群居,主食是魚,也吃甲殼兩棲類。目光十分銳利,即在高空飛翔,海裡尺餘深的魚兒也難逃法眼。

不同於一般鵜鶘游水撈魚方式,褐鵜鶘可從二十公尺高空俯衝而下,插入水中捕魚,而且食量大,每天可吃將近兩公斤。平日除了覓食,大多時間都在岸邊曬太陽或耐心梳整羽毛。

最有趣而奇特的,是褐鵜鶘會做些「極致的仰頸運動」來維護牠的大囊袋。譬如牠會縮起頭頸,把下顎囊袋貼壓在胸部上,讓囊袋內部翻轉出來;或張開大嘴巴,把嘴喙朝向天空,頭頸後仰,囊袋便跟著筆直伸展。那種延展的彈性就像橡皮筋一樣,不禁令人嘖嘖稱奇,說是「頸部瑜伽」一點兒都不誇張。

有這麼大的嘴喙和囊袋,牠們怎麼睡覺呢?有些褐鵜鶘轉頭一八○度,把長喙藏在背部雙翼間,有些則縮頸仰頭靠背上,長喙平放胸口。無論何種休息姿態,看起來就像礁石上一塊灰褐橢圓磐石。牠們走路姿勢有些笨拙,一旦展翅飛翔,姿態卻十分優美。

鵜鶘島的鳥故事

褐鵜鶘因體型大又善於飛翔游水,鮮有天敵,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人類。早在十九世紀末,使用羽毛成為女人服飾一種流行時尚,鵜鶘便開始遭受人們無情獵殺。

百年前有個偉大的鳥故事跟鵜鶘有關:公元一九○三年,美國著名環保組織「奧杜邦學會」會長崔普曼向一位朋友求救。他說,佛羅里達的鵜鶘島是該州在大西洋沿海最後僅存的褐鵜鶘棲地,在獵人濫殺下,很多鷺類已被殺光,他擔心島上褐鵜鶘也會被殺到一隻不剩。他懇求那位愛鳥朋友,能否設法救救牠們。

很幸運的,崔普曼拜託的愛鳥人,正是當時美國總統老羅斯福。聽了朋友請求,羅斯福總統便問幕僚說:「有沒有任何法律,禁止我將鵜鶘島宣布為一個聯邦鳥類保護區?」當幕僚告知並無任何法律禁止,而且那鵜鶘島屬於政府土地時,他便說:「很好,那我就這麼宣布!」

就這一句話,羅斯福總統設立美國第一個以「保護野生動物」為宗旨的聯邦保護區,同時開啟美國今日「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體系」,百年來並不斷擴大──至今已有逾五三五個野生動保區,面積合計近九千四百萬英畝,約占美國表土面積4%,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保育體系。

曾因 DDT再度瀕絕

保護區的設立加上一九一八年「候鳥協定法案」等多種努力,確實制止了褐鵜鶘與其他鳥類被非法捕殺的慘況。

但到了一九四○年代DDT殺蟲劑廣泛使用,褐鵜鶘便遭受和白頭海鵰一樣命運,吃下被DDT污染的魚,影響其體內對鈣質的吸收代謝,導致生出的蛋殼太薄,雙親孵蛋不小心就把蛋弄破。到了一九六○年代,褐鵜鶘在美國南部海岸幾乎全數消失,在南加州也幾乎是零生育率。褐鵜鶘是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鳥,但該州從一九六八年起,卻須從其他州重新引進褐鵜鶘才得以進行復育。

美國漁獵署在一九七○年通過「瀕危物種法案」。把褐鵜鶘列入瀕危物種。一九七二年美國全面禁用DDT,之後褐鵜鶘數量才逐漸回升。一九八五年美國東岸的褐鵜鶘自瀕絕名單除名,加州褐鵜鶘則到二○○九年自瀕危物種除名。這是美國自然保育史另一樁復育成功的範例,要不今日也無法看到褐鵜鶘在岸上做頸部瑜伽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