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健康有概念

文/杜晴惠 圖/采實文化提供 |2015.01.25
2827觀看次
字級
《活腦力飲食【生活實踐版】》 作 者:姬野友美 譯 者:賴祈昌 出版社:采實文化
《溫暖腸道,吃出排便力》 作 者:松生恒夫 料理設計︰牛尾理惠 譯 者:何姵儀 出版社:采實文化
《驚人快便力》 作 者:松生恒夫 譯 者:方冠婷 出版社:采實文化
閱讀健康有概念

文/杜晴惠    圖/采實文化提供

日本身心內科醫師姬野友美說,所謂「失控哥」、「暴怒姐」,

其實都是吃出來的!心的問題,有可能是「腦部缺乏能量」。

她在《活腦力飲食》一書公開四十二招「健腦飲食法」,

解決焦慮、抓狂、倦怠感等問題。

四十一歲的攝影師中村明彥常在工作時感到胸悶,疲勞感也揮之不去,在日本身心內科醫師姬野友美的建議之下,開始不吃白飯,同時戒除冷飲和點心,以新鮮蔬果當主食,成功治好恐慌症及糖尿病,半年還瘦了九公斤。

另一位四十五歲的幼教老師高橋由貴子原本很嗜睡、容易心悸,並患有憂鬱症,她也在戒除甜食,改吃高蛋白食物並多喝水後,不僅治好憂鬱症,也變瘦、變漂亮!

姬野友美說,如果你總是早上總是爬不起來,一想到要上班就好累?注意力老是無法集中,愈看電腦頭愈痛?午後三點就需要咖啡提神,為了紓壓一定要吃最愛的甜點,結果好像更煩躁?明明是小事,卻一直想不開,愈想愈氣?有這些焦慮、心情低落、精神不集中或暴怒等狀況,可能不只是「壓力大」,如果用盡各種辦法仍無法紓壓,那麼,可能是「飲食」出問題了!

能量耗盡 大腦當機

擔任身心科醫師的姬野友美發現,即使開再多的助眠藥、抗憂劑,卻還是無法幫助患者消除心理問題。她體認到「藥物只能救急」,如果不幫大腦充電,吃再多的藥物也沒用。

為什麼飲食跟「壓力」有關?姬野友美說,因為「壓力」會逐漸消耗身體能量,使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腦內荷爾蒙)愈來愈少,但是,「腦內荷爾蒙」卻是活力來源,一旦不足,就會陷入沮喪或不安,容易為小事抓狂。也就是說,大腦像一個電瓶,有壓力時會使電量(腦內荷爾蒙)減少,如果沒有馬上補充電力(即營養的好食物),能量就會耗盡,造成心理問題。

正如中國人自古以來所推崇的養生法——「藥食同源」,姬野友美想到食物就是最好的藥物,她開始讓病患從食物中攝取體內缺乏的營養,結果,病患的恐慌、憂鬱等症狀居然開始改善,甚至痊癒。就連她自己本來早上常頭痛、起不來等老毛病,也在服用「含鐵食物」後徹底改善,終於能神清氣爽的起床了。

五大警訊 補充營養

到底該怎麼吃,才能消除這些惱人的心理症狀呢?姬野友美自己發展出一套「活腦飲食法」,例如︰

一、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是缺乏鐵質。

二、無精打采、老是忘東忘西,缺乏維他命B群。

三、總是很焦慮、思考力變差,是缺乏蛋白質。

四、容易暴怒、心情起伏很大,缺乏鈣質。

五、愛用吃發洩、不能餓肚子,可能患有低血糖,建議少吃白米、麵包,多用低GI蔬果當主食。

尤其是「鐵質」能運送氧氣至全身各部位,扮演非常吃重的角色,一旦缺鐵,早上無法起床或半夜驚醒等症狀會加重。此外,鐵質會和蛋白質分解出的胺基酸合作,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和肌膚、頭髮、指甲的健康息息相關。包括濕疹或下巴的痘痘,都屬於身體「缺鐵」時所發出的訊號。再加上膠原蛋白能強化血管壁,缺鐵也會使血管變得脆弱而容易瘀青。

近年來網路發達,各類醫師部落格和健康資訊充斥,出版市場中與身體健康相關的書籍繁多,這本《活腦力飲食》的五個概念清晰,讓人一看眼睛為之一亮,迅速就能清楚自己的身體可能出現那些狀況。


蔬菜≠膳食纖維

吃錯蔬菜更嚴重

大腸癌是台灣近年來好發癌症第一名,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常常狀況已不妙。今年剛好六十歲的醫學博士松生恒夫,是日本醫學界腸道疾病治療的第一把交椅,從二○○四年在東京都立川市開設松生診所以來,光是大腸內視鏡檢查累計已達四萬件以上。

不良飲食 害人不淺

他發現,為了吸收消化食物,肝臟會分泌一種稱為「次級膽酸」的消化液。而人在便祕時,次級膽酸的濃度會明顯變高,醫界普遍認為這種膽酸是引發大腸癌的因素之一。因此,大腸癌病因與飲食不均衡有絕對關係。

像是不吃早餐;或者很少吃蔬菜、水果、菇類與海藻;煮菜時不用橄欖油,而使用沙拉油等其他油類;經常外食或買便利商店的食物裹腹。

松生恒夫也發現,蔬菜≠膳食纖維,吃錯蔬菜反而會讓便祕更嚴重,而既然身體與食物的關係密不可分,預防勝於治療,那麼究竟要怎麼吃才行?於是他跨界與其他達人合作,將地中海式飲食、漢方療法、音樂療法等納入治療,得到很好的成果,《溫暖腸道,吃出排便力》一書就收錄許多能照顧好腸胃的美食作法。

生活習慣 息息相關

除了飲食以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有關係,例如飲酒過量;減肥多次;想上廁所,卻忍住不上;服用瀉藥超過一年;缺乏運動,每星期不到二小時;每天睡眠未滿六小時;常吃喝冰涼食物,或一直待在冷氣房裡,另外,姿勢不良駝背也會造成腸胃不順。

松生恒夫是診治大腸癌、大腸息肉的專科醫生,他替病人做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很多便祕患者的腸道長滿可怕的黑色斑點,這是來自長期吃瀉藥的色素沉澱,它們會使大腸蠕動愈來愈慢,甚至讓「便意」完全消失。

他將便祕的高危險族群做了分類,總共八類:不吃早餐、女性、作息不規律、壓力大、動過腹部手術、有特定疾病或服用抗憂鬱藥物、中老年人、手腳冰冷。「只吃不排泄」的生活,將會慢慢侵蝕你的健康,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看到許多人因排便不順腹脹痛苦、生活品質變差,而且極有可能引發「大腸癌」。松生恒夫開始關注各種便祕療法、醫學研究,並請患者試驗成效,後來更開設「便祕專科門診」。現在他將二十五年的心血集結成書,綜合所有實例療法,推出「便祕治療決定版」,也就是這本《驚人快便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