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國寶老子竹簡 破天荒入台灣

郭士榛 |2014.12.16
3019觀看次
字級
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老子》竹簡,是目前出土存世《道德經》文物中最古老的一件。圖/記者邱麗玥
明代「銅鎏金真武坐像」,則見證了明代皇室與武當道教的緊密關係。 圖/記者邱麗玥
道教千年文物特展開箱,大陸湖北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王紀潮介紹製作於戰國時代的「銅鹿角立鶴」。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一九九三年出土於大陸湖北的道家經典著作《老子》竹簡,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是目前出土存世《道德經》文物中最古老的一件,昨日現身在國立歷史博物館。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武當山博物館攜手合作的「神遊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精選一百八十三組件珍貴文物,從自然崇拜、靈魂不死、神仙信仰等多元面貌,闡述道教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

來自道教聖地大陸湖北武當山的一百多件道教瑰寶,二十日起將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盛大展出,這是台灣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道教文物展,展品從先秦橫跨至民國,完整呈現道教文化的淵遠流長,並透過千年歷史的珍貴文物,得以一窺武當道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展品中有百分之二十屬於中國國家一級文物,一百四十二組件文物借自大陸湖北省博物館,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王紀潮表示,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距今八千年的「太陽神石刻」。最珍貴的則是古老的《老子》竹簡,價值超越國寶,過去從未出境過。

湖北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王紀潮表示,過去學術界,有些人質疑根本沒有老子此人,有些人更認為他是漢代編造的人物。直到《老子》竹簡以及馬王堆帛書等出土,才證實了老子其人其說。至少在戰國之前,「老子」已是流行的學說。這是中國文化老祖宗最核心最根本的文獻。

最早的「老子」版本於一九九三年出土於大陸湖北荊門郭店楚墓,此墓含七百零三枚有字竹簡,其中《老子》甲、乙、丙三篇最受矚目,昨日開箱展物即為其中的乙篇。王紀潮說,這批二千多年前的竹簡能夠保存至今,是因為湖北楚墓很溼潤,所以可以完整保存至今。

昨日開箱亮相的還有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銅鹿角立鶴」,該「國寶」製作於戰國時代,於一九七八年隨著曾侯乙墓出土,全器造型別致,為鹿、鶴合體,是溝通人、鬼、神的靈媒。

另外一件明代「銅鎏金真武坐像」,則見證了明代皇室與武當道教的緊密關係。當時永樂皇帝推崇真武大帝,並以真武大帝修煉之地武當山為皇家道場,御賜武當山大尺寸鎏金銅佛像,其工藝之美也見證了明代神像造藝水準。

展覽承辦人員陳勇成指出,道教文化與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希望藉由文物展出,讓民眾重新了解道教的歷史、文化和生活體現。「神遊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自二十日起至明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史博館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