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國寶老子竹簡 破天荒入台灣 郭士榛 |2014.12.16 語音朗讀 30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老子》竹簡,是目前出土存世《道德經》文物中最古老的一件。圖/記者邱麗玥 明代「銅鎏金真武坐像」,則見證了明代皇室與武當道教的緊密關係。 圖/記者邱麗玥 道教千年文物特展開箱,大陸湖北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王紀潮介紹製作於戰國時代的「銅鹿角立鶴」。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一九九三年出土於大陸湖北的道家經典著作《老子》竹簡,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是目前出土存世《道德經》文物中最古老的一件,昨日現身在國立歷史博物館。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武當山博物館攜手合作的「神遊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精選一百八十三組件珍貴文物,從自然崇拜、靈魂不死、神仙信仰等多元面貌,闡述道教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 來自道教聖地大陸湖北武當山的一百多件道教瑰寶,二十日起將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盛大展出,這是台灣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道教文物展,展品從先秦橫跨至民國,完整呈現道教文化的淵遠流長,並透過千年歷史的珍貴文物,得以一窺武當道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展品中有百分之二十屬於中國國家一級文物,一百四十二組件文物借自大陸湖北省博物館,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王紀潮表示,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距今八千年的「太陽神石刻」。最珍貴的則是古老的《老子》竹簡,價值超越國寶,過去從未出境過。 湖北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王紀潮表示,過去學術界,有些人質疑根本沒有老子此人,有些人更認為他是漢代編造的人物。直到《老子》竹簡以及馬王堆帛書等出土,才證實了老子其人其說。至少在戰國之前,「老子」已是流行的學說。這是中國文化老祖宗最核心最根本的文獻。 最早的「老子」版本於一九九三年出土於大陸湖北荊門郭店楚墓,此墓含七百零三枚有字竹簡,其中《老子》甲、乙、丙三篇最受矚目,昨日開箱展物即為其中的乙篇。王紀潮說,這批二千多年前的竹簡能夠保存至今,是因為湖北楚墓很溼潤,所以可以完整保存至今。 昨日開箱亮相的還有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銅鹿角立鶴」,該「國寶」製作於戰國時代,於一九七八年隨著曾侯乙墓出土,全器造型別致,為鹿、鶴合體,是溝通人、鬼、神的靈媒。 另外一件明代「銅鎏金真武坐像」,則見證了明代皇室與武當道教的緊密關係。當時永樂皇帝推崇真武大帝,並以真武大帝修煉之地武當山為皇家道場,御賜武當山大尺寸鎏金銅佛像,其工藝之美也見證了明代神像造藝水準。 展覽承辦人員陳勇成指出,道教文化與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希望藉由文物展出,讓民眾重新了解道教的歷史、文化和生活體現。「神遊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自二十日起至明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史博館展出。 前一篇文章 12歲無臂小勇士 明年開個展 下一篇文章 陳奇祿追思會 家屬捐贈標本圖繪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