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彥宏
假日,騎車郊遊,到高雄鳳儀書院也到鳳邑城隍廟參觀禮拜。還沒進廟,就被那高掛在正門後懸梁上斗大的「你來了」三個字匾額所震懾住。
楹聯刻著:「善惡到此難瞞不必階前多叩首;瑕瑜從來了徹豈容台下細搖唇。」細細品味,更是令人感覺城隍老爺的瀟灑與清涼。還有那「頗大膽敢來求我;快回頭莫去害人」的對聯,著實讓我覺得城隍老爺還真的是有夠酷!
崇拜城隍老爺之餘,心血來潮,繼續驅車到台南參觀禮拜「台灣府城隍廟」。相對應的是「爾來了」三個字的匾額,楹聯是:「威恩原並濟求鍚褔何不為善;靈神非可賂望赦罪豈在燒金」;還有那「善來此地心不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的對聯。
悠遠的城隍信仰觀念源自道教,崇拜更可追溯到周朝。隨著歷史的演進,也融入了儒家以及佛教思想與普世價值觀。
這二間城隍廟,分列國家三級與二級古蹟,有著類似的擺設:城隍爺案前設有文武判官,殿前喜、怒、哀、樂的四大捕快、左右二十四司、三十六軍將,儼然就是個掌管陰陽的區域性政府組織。
對台灣的傳統信仰而言,從所謂「不信王法信城隍」的美譽,不難看出城隍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陰刑自古疑難見;陽報於今信有憑。
.速知革面修非晚;報應臨頭悔已遲。
.明察善惡,難饒暗室虧心事;職司賞罰,豈祇世間奸宄人。
.陽世作事明白,你有無欺己;陰司判斷是非,吾何嘗放誰。
.吉凶善惡,難瞞是非,不出聰明鑒;功過貞邪,立判當罰,全由正直施。
.痴迷枉費心機,陽世官刑雖倖免;妄想暗通線索,陰司法網總難逃。
.善惡不爽錙銖,人自欺心,神未許;吉凶豈差方寸,你能昧己,我難瞞。
.親則孝、友則忠、克己待人,神永護;心維奸、行維惡、傷天害理,法難容。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必亡,作惡不亡,祖宗必有餘德,德盡必亡。
.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祇道世間無苦海;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那知頭上有青天。
這麼多廟中具有警世、勸化用意的對聯,似乎都對應著《慈悲三昧水懺》中的所有因緣果報的道理與教化,無一不令人感動與讚嘆!
也似乎都對應著《大智度論卷第十九釋初品中三十七品義》的「不善法若已生為斷故,未生不令生故,懃精進。信等善根未生為生故,已生為增長故,懃精進。」
城隍老爺教的是在於行善去惡,破邪法和煩惱,正道中行的「四正勤」吧?
夜深佛堂靜坐,觀想今天的城隍廟之旅,一遍又一遍喃喃念著:「未生惡法令不生;已生惡法恆令滅;未生善法令出生;已生善法令增長。」
一時,我突然驚覺,原來城隍老爺的「你來了」三個字會讓我嚇一跳的原因,大概是我最近不是很勤精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