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在台上「專業」的口語表達,下台後的學生,更常向來賓介紹校園隱藏版景色,分享每種鍬形蟲、蝴蝶的獨特性。右圖為鍬形蟲幼蟲。圖/記者林汝娟
不同於在台上「專業」的口語表達,下台後的學生,更常向來賓介紹校園隱藏版景色,分享每種鍬形蟲、蝴蝶的獨特性。右圖為鍬形蟲幼蟲。圖/記者林汝娟
【記者林汝娟新北報導】「來賓好,我是崁腳小小解說員,今天要為大家介紹崁腳的特色『鍬形蟲』。」學童帶著童稚口吻,帶領來賓參訪校園生態。新北市萬里區崁腳國小,在受火山活動影響的崁腳地區,隨季節變化,植被與林相分布不同於其他地方,校園成了自然生態區,每年吸引上百位學童來校外教學。
在偶然機會下,學生發現校園周遭有不少鍬形蟲。崁腳國小校長陳姵言說,全台有五十六種鍬形蟲,崁腳國小附近就有七種,結合在地自然環境,推動生命教育,在校內設立各種生態體驗學習場域。
生態體驗區於校舍後方,包括蝴蝶網室、蝴蝶生態步道、原生植物溼地池,還在校舍二樓的昆蟲館陳列鍬形蟲活體與標本。陳姵言說,在歷任校長推動下,「學校擁有的天然環境,是學生最佳的生態教室。」
陳姵言表示,為讓教學不再單向,找來專業師資開授課程,以鍬形蟲、蝴蝶及植物為三大面向,協助設計課程內容,培訓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讓崁腳的自然生態,成為學生最大資產。
高年級學生每學習完一堂生態課,隔周五晨會為學弟妹解說;陳姵言總不吝給掌聲與鼓勵,不厭其煩向來賓介紹,「孔子有七十二個弟子,崁腳也有七十二個寶貝!」
夏天是鍬形蟲活動力最旺的時節,學生一下課,就直奔蝴蝶生態步道,翻開一顆顆石頭找鍬形蟲,也觀察爬在樹梢吸食樹液的鍬形蟲。不同於在台上「專業」口語表達,學生常向來賓介紹校園隱藏版景色,分享每種鍬形蟲與蝴蝶的獨特性。
崁腳師長以有限資源,讓學生盡情學習成長,營造好的學習環境;成立十餘個社團,培養閱讀、才藝及國際觀。陳姵言說:「我不希望讓孩子崁腳畢業後,對學習失去信心。」
陳姵言心懷感謝地表示,在偏鄉學校,大多數學生父母的社經地位不高,甚至家庭功能不健全;在政府、民間公益團體資源挹注下,學生能擁有足夠的學習資源,學校也會在期末帶學童到鄰近的安養中心、社區服務學習,與社區長輩產生連結與親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