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昨公布「長期照護大調查」結果,指出國人普遍沒有為長照做準備,年輕族群主動搜尋資訊的積極度,及對長照需求知識排名,倒數第二與第一,輕忽長照問題。
所謂長期照護,是指「對身心失能(如無法自己吃東西、上廁所、洗澡或上街買東西、外出活動)或失智(分不清時間、地點或人物)達六個月以上的人,提供生活照顧或醫療看護。」家總理事長陳正芬表示,民眾應提早接觸長期照護資源、了解支援照顧者道。新光人壽行銷長李正偉則呼籲,在壽險或醫療險外,應將保險資源分配在長期照護。
受訪者年齡層八成五在三十到五十九歲間,一成五超過六十五歲;七成三沒有照顧經驗,卻有九成一認為長照是人生必經之路,然而資訊了解不夠完整,超過半數不清楚衛福部推估長照需求時間平均為七點三年,也不知道除失智、中風,國人常見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可能長照需求。
受訪者多數沒有照顧經驗,對長照恐懼較大,認為長照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尤以「生理負擔」與「經濟層面」負荷最重;有照顧經驗者則認為「經濟壓力」與「沒有時間做想做的事」是最大影響。
不論有無照顧經驗,平均四成受訪者從未想過自己可能成為被照顧者,讓專家憂心的是,四十歲以下年輕族群,九成六七同意長照很重要,卻在主動搜尋資訊及對長照需求的知識上,輸給其他年齡層,分別排在倒數第二與第一名,誤以為長照多發生在高齡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