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 收養

文/林少雯 |2014.12.10
1336觀看次
字級

文/林少雯

村陌有狗子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數,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是以收而養之。」叔父感其言,遂許焉。──〈周書〉

〈收養〉這幅漫畫,子愷先生畫得可愛極了。您看那隻小小的狗兒,肥嘟嘟的,非常討人喜歡。因為外型可愛,被人棄養在路邊,連路人見了都好喜歡,立刻生起慈悲心,想要抱回去收養。

這位路人叫張元,一表人才,而且慈眉善目,讓人從他臉上的笑容,即能看出他是位善良又有愛心的男子。

有一天,張元外出,經過村外的小路,發現路邊有一隻小狗,但是附近見不到人影,也沒人家居住,找不到主人。他心想這小狗不可能是自己跑到這荒郊野外來的,想必是被主人棄養了。

牠抱起小狗,憐憫的撫摸著那柔軟溫暖的身子,想到這小狗若沒有人餵食的話,很快就會餓死的。他看著小狗可愛可憐的模樣,無限同情,當下決定要收養,於是抱起小狗回家。

叔父見到張元抱著小狗回來,生氣的說:「要這隻小狗幹什麼?」

張元緊緊抱住小狗,安撫牠。並對叔父說:「自然界萬物凡是有生命的,總是珍愛自己的性命。自然的生長,自然的死亡,那是天理之道;但是這隻小狗,被主人棄養於路旁,沒人餵養就會活活餓死,這是不應該也不合天理,若是見死不救,仁心何在呢!」

叔父聽張元這麼說,深受感動,也就同意侄子收養小狗。

張元以仁心打動叔父。佛教勸人慈悲為懷,孟子也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些思想都深入人心,對人產生顯著的影響。

在傳統儒教中,認為「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亦即:「仁的意思是愛人,指的是孝敬父母,慈愛孩子,友愛兄弟」;並且提倡「親其親,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

仁者,人也,是一種人道主義。這種思想能推及萬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