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洪昭賢
《佛陀教你練習遺忘,記憶幸福的訣竅:
丟掉不想要的,找回平靜從容的記憶術》
作者:蘇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
譯者:卓惠娟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文/杜晴惠
為什麼想忘的忘不掉,該記的卻記不住?
據佛陀的說法,記憶奠基於情緒,
情緒一旦失控,知識及記憶就會劇烈震動,
讓我們隨著情緒起舞,
而汙濁的心使得記憶的空間受限,
無法如願地記住該記得的事物。
斯里蘭卡知名的佛教長老,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蘇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日前在台灣出版了《佛陀教你練習遺忘,記憶幸福的訣竅:丟掉不想要的,找回平靜從容的記憶術》一書中文版。
這位曾出版過《佛陀的實踐心理學》、《佛陀教你不生氣》、《不生氣的練習》、《佛陀的聖地》、《心平氣和的佛陀語錄》、《撫平不安的佛陀語錄》等書的作家,擁有許多讀者粉絲,在台灣《佛陀教你不生氣》的第一集與第二集(均為野人出版)在誠品與博客來書店都有不錯的銷量。
其中,《佛陀教你不生氣:心平氣和的幸福生活智慧》請到現任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寫序,覺培法師在序文中寫道:「在生活忙碌又快速的步調中,作者從佛陀的智慧,提供給現代人觀照的功夫,剖析生氣者的思惟,讓讀者從而認識自己生氣的病因,同時找到治病的良藥,與對治煩惱的方法,畢竟『怒氣招災,怨氣引恨;和氣致祥,喜氣生瑞。』讀完後,您會知道:能不生氣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做自己主人的『自由人』。」
《佛陀教你不生氣2:擁抱幸福、自在喜悅的人生大智慧》一書則請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滿穆法師寫序。「佛說世間本來就是無常變化,但是無常變化可能會變壞,也有可能會變好。我們可以藉由立志『不生氣』的決心,看到轉化的契機,發現慈悲才是幸福人生的方程式,了悟自他不二,怨親一如,物我和諧的道理,那麼『不生氣』就是建設人間淨土的起始點。」滿穆法師寫道。
貪瞋痴深植內心
今年十一月出版的《佛陀教你練習遺忘,記憶幸福的訣竅》,則教導讀者對待「記憶」的方法。
一般人常有想忘卻忘不掉的事,該記得的卻怎麼也記不住?「根據佛陀的說法,記憶奠基於情緒,情緒一旦失控,知識及記憶就會劇烈震動,讓我們隨著情緒起舞,而汙濁的心使得記憶的空間受限,無法記住該記得的事物。」蘇曼那沙拉在書中寫道。
他說:「能夠深入內心的,總是貪瞋痴:記得住、記不住,全看這些訊息是否能夠牢牢跟記憶綁在一起,而欲望(貪)和忿怒(瞋)是掛勾(癡是往下的掛勾,暫且不論),貪瞋的力道愈強,留在記憶裡的痕跡愈深。被情緒緊緊捆綁的記憶:記東西的時候,當下最強烈的情緒會同時進入記憶的訊息中。例如不想上課,內心充滿煩躁,老師說什麼一句也聽不進去,反而隔壁同學偷偷摸摸說的八卦倒是記憶猶新。」
記憶幸福九訣竅
由於我們常常不斷胡思亂想,也就是妄念在腦海裡作祟,以至於真正有用的新知識無法進入。至此,一定有人會問,那麼如何遺忘痛苦呢?蘇曼那沙拉說,忘得了、忘不了都不是人類所能夠控制的,忘不了就忘不了,不需要在意。「沒有必要刻意去遺忘」。
重要的是如何記憶幸福,書中提供九個訣竅,分別是:一、判斷是否有意義;二、讓大腦覺得「有趣」;三、學習時大腦覺得樂在其中;四、探究心;五、認為「無智很丟臉」的自尊;六、確切的「邏輯性」;七、決定事物順序的故事;八、複習;九、實踐。
總之,清除內心困頓窒礙、控制「欲望」和「忿怒」,提高「整頓內心的能力」,透過複習及實踐,就可牢記重要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