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廚食光》
作 者:宇文正
出版社:遠流
《良露家之味》
作 者:韓良露
出版社:大塊文化
文/杜晴惠
食安問題讓台灣陷入前所未有的「飲食」焦慮,或許也讓外食族突然想起:「今天該回家為孩子煮個飯」,抑或「多久沒回家吃母親煮的飯了」。在這人心動搖時刻,早已繁花盛開的飲食文學界,近期又加入兩本與家庭「食」光有關的作品:作家宇文正的《庖廚食光》與韓良露的《良露家之味》。
本名鄭瑜雯、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的宇文正,寫的是自己在「封鏟」十年後,立願為升上高中的孩子做三年便當的飲食散文。現任大學講座教授,且有多篇作品被選入國高中課本的作家廖玉蕙說,相較於飲食文學的前輩作家林文月、蔡珠兒等人的書寫,宇文正的《庖廚食光》多了分庶民的親切俏皮與情趣,「書中,不只談食物和烹調,舉凡和飲食相關的一切,如食譜、廚房、吃早餐的陽台、盛食物的美麗餐具、記事的布告板,甚至飲食記憶的過往人事,鉅細靡遺,堪稱一本味蕾與記憶結合的食譜。」廖玉蕙在序文中大力推薦。
韓良露則在《良露家之味》中,回憶父親與阿嬤對她的飲食啟蒙。來自江蘇的韓爸爸不但愛吃,廚藝高強無師自通,韓良露記憶中重要的父親味道是煮得爛糊糊的煨麵,以及好多大蒜燜的紅燒黃魚。她的阿嬤則擅長小吃、台菜和日式料理,同樣也留給她許多人生幸福回憶。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的楊澤就說,「這是一本有關家人與食物的哀悼及懷舊之書,也是韓良露大半輩子天涯尋味之後的回味之書。」翻閱書中舊照片,早期繁華台北也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