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濟
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悉達多,因為尋找生從何來,死往何處的生命終極答案,他夜半時分,騎著白馬出城,那時,二十九歲的小王子,他在想什麼呢?有華麗的皇宮,有貌美的眷屬,有著可以盡情揮灑的青春,他為何頭也不回,往前奔離?我總是想著,悉達多脫下王袍,在曠野在荒郊,日日夜夜,他堅定地追尋,想要揭開纏繞心中的謎團。
每年的冬季,我總是想起這位萬千人景仰的印度小王子,因為放棄欲望,因為渴望逃離生死大火,他走出皇宮,走向平民,體驗最底層的生活。
因為悉達多小王子,二○○七年,我寫了一本《小王子流浪記》,記述一九八八年,我在北海女子佛學院二年的生活,以一個平凡的女孩,連切菜、點爐火、摺棉被都不會,闖入這所「不可院」,鬱悶、迷惑,但卻有著似曾相識的「悸動」。
二○一四年四月,大陸的一家出版社副總編輯在網絡上看到讀友放上的文章,找到了我,台灣的小王子游向浩瀚的中國。同年八月,我參加一場學術研討會,一個小讀者冰冰,把我的小王子推向「微信平台」。我看著小王子,我想,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小王子,成道後,端坐蓮台的佛陀,他一直關注這紅塵的世人,因為,情仇愛恨,他的生命歷程都有過的,只是他總慨嘆,世人為何不往深深的心裡問去:一滴水若緊抓著屋簷,如何流入藍海?一個人耽溺一個人圈養著,靈魂日漸殘缺,何以能展開翅膀飛向天堂?同樣的生死課題,同樣困擾著二千五百年前的悉達多,也同樣困擾著二千五百後的紅男綠女,只是逃避的人,逃到感官的享樂裡,甚至有的人,用自戕來處理難題及困惑。
千年前,千年後,大家都在逃跑,從一座城逃向另一座城,希望安穩又厭惡平淡。近期新聞鬧得沸沸騰騰的作家劈腿,公眾人物被放大檢視,其實,這樣的事,天天發生,因為人類在面對欲望,往往只看到刀口沾上的蜜甜,看不到鋒利的刀刃必然會傷及自己和他人。
紛擾的世間,老師說學生難教;職場的人說,景氣太差;太太說,先生、小孩只看電視,不和他說話……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當我們抱怨時,都忘了,這本經不是別人丟給你的,而是你費盡心思想要得到的。得到手的,就失去光鮮的亮度,要守護一種平凡,是需要一顆偉大的心靈。
如果,讓我再一次選擇,我還是選擇出家,不為什麼,因為,我懂得心念變化萬千,情感如花季,誰能讓花永不凋謝?我出家不是因為高貴,而是理解自己的慈悲太有限;我信仰佛教,也不是因為要標榜神聖,而是對願意奉獻、服務者,他們無私的浪漫情懷,被打動,產生心弦的共鳴。
「生如夏陽之豔麗,死有秋葉之靜美。」泰戈爾的詩句,是他對生命的體悟,生時不畏困難,有勇氣突破生存的挑戰,死亡來到也能淡定迎接的。
入冬了,雲居樓齋堂的百香果,芳香四溢。步出齋堂,我的衣袖還沾染著果香。記起微信平台小王子的卷首語:尋回小王子。夜裡的星子升上來,是的,每個人都是航行在星球的小王子,只要你記起,想要飛翔的夢,那麼,在這個地球,我們且學且修行,珍惜可能有二百次見面的緣分,離開時,記得,要微笑,因為,這次的相遇,預約著下一回的「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