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發起「絲路計畫」而走訪全球的大提琴家馬友友,相隔四年後,今年是第四度來台舉辦絲路之旅音樂會。昨日抵台的馬友友表示,今年絲路之旅邁入十五周年,計畫能夠持續的關鍵,在音樂上要有足夠的想法、概念及熱情支撐,同時要能享受當下,他們的目標就是希望結合傳統與現代,激盪出新的火花,努力創造下一個世代的經典。
馬友友於一九九八年創立「絲路計畫」非營利組織,二○○○年集結來自世界各地、代表不同傳統的創新演出者與作曲家,組成絲路合奏團,十五年來走訪世界各地演出,從聯合國總部到靜謐神聖的奈良東大寺,都有他們的足跡。馬友友說:「絲路合奏團將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結合,進而創造出屬於未來的傳統音樂。」
過去就讀哈佛人類學系的經驗裡,馬友友學到最多的是寬容與慷慨,這也是他發起絲路計畫最重要的兩項要素。能夠理解各種不同文化,進而接受到積極的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更不同於以往的音樂。卡滿扎琴家卡漢‧卡勒認為,在「寬容」與「慷慨」中間還有一個重要的要素,溝通。
這次訪台演出的音樂家多達二十一人,有來自伊朗的卡曼賈四弦琴大師凱漢‧卡勒、中國大陸音樂家吳蠻、吳彤、中提琴家尼可拉斯‧寇德、多倫多交響樂團低音大提琴首席傑佛瑞‧畢雀爾周等。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亞洲巡迴,昨日今日分別在台北、高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