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李碧華
民生社區一條幽靜小巷,由綠樹紅花的庭園圍起一間禪意滿滿的教室,午後響起朗朗日文的讀書聲,內斂雍雅的學習熱度穿透求知若渴,讓稻禾餐飲員工「磨煉靈魂,產生利他之心」。日本大師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躍然紙上,也注入心田,「提升心性,拓展經營,私心變淡,合作變強。」這些經典名句,被總經理
嚴心鏞裱框懸掛於高牆,是悅目的告示。
短短兩年,嚴心鏞創造四個品牌,十一家分店,台北松菸誠品美食街人龍繞了好幾圈,使門口的「好吃鐘」一再精神抖擻地響起。為什麼如此異軍突起?只因選才標準特異,不看重學歷,首要是孝順父母,「如果不孝順,就不要來應徵。我們要求員工不只養父母之身,也養父母之心。既安排孝親假,也招待長輩用餐。」嚴心鏞發揮慢活精神,全台四處找孝子,上周到一間高職和學生面談,談到雙方都淚流滿面,為「感動服務」初試了啼聲。
嚴心鏞認為,企業經營者能感動到同仁,同仁才能感動客人,最後還會感動家人,這是良善正面的循環,洗顏也洗心,自認自己的不是,找別人的長處。願景是,「幫助一萬個年輕人作伙追夢。一個學長帶三個新人,力量由下往上,像蓋房子一樣,新人是柱子,撐起學長的大樑。」吃住都受到高規格照顧,沒有員工,只有伙伴,「伙伴是一伙來作伴,把這邊當作第二個家,看到我這位總經理,高聲打招呼,不會跑開。」吃得好、睡得好,每月工作有七到八天假,心靈必然豐實、滿足、不孤單。
實踐「盛和塾」精神的嚴心鏞一再強調,「具有純樸的心地,美好心靈的人就是好人,就會散發人性的魅力。就會有要幫助別人、盡自己所能為貢獻的善良心地。」自己正打算做點不一樣的事時,幸運碰上叔叔嚴長壽在台東創辦公益小學,那縮短城鄉教育差距的成果,使他培訓弱勢的願望很快成型,「職校學生的黃金歲月何必荒廢在不擅長的事呢?」
為了幫師傅找回職業尊嚴,嚴心鏞以開放式廚房在客人面前直接烤麵包,一整天都為顧客送上剛出爐的香氣,最好,最安全的食材盡量使用,紅豆鳳梨現場熬煮,麵粉當場研磨,成本貴一點沒關係,打造幸福社會才是企業本分。
盛和塾 啟示錄
奉獻給一門職業 孜孜不倦
●人生‧工作的結果 = 思考方式發放×熱情×能力。
●樂觀地構思,悲觀地計劃,再樂觀地實行。
●為對方著想似乎傷害了自己利益,但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
●以利他、利公之心生活,勞動的喜悅是世上最大的喜悅。
●奉獻給一門職業,埋頭苦幹,孜孜不倦,這樣的人最有魅力。
●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
●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感動,並把它當做動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心存感謝!
●始終要把跨欄的高度設置在比現有能力高兩三成的高度。
●苦難不會沒完沒了,當然幸運也不會永遠持續。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
●以心為本,對待員工有仁愛之心,對待合作夥伴有利他之心,對待社會存回報之心。
修行內心的6個步驟
「盛和塾」創辦人稻盛和夫以釋迦牟尼佛所宣導的六波羅蜜作為參考,認為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此六項修行。不僅可以使心靈變得美好,而且可以遠離不幸和災難,開啟新的人生。
第一步,布施。發自內心地給予人以幫助,不僅僅指物質方面,還包括精神上的鼓勵、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其次是持戒。就是遵守戒律,把自己不可以做的事定為戒律。第三是忍辱。無論處境如何艱難都必須忍耐,本身就是磨煉心智的過程,不單單是對逆境,其實順境有時更容易令我們動心,更不容易忍。對一切好壞、損益、苦樂、得失等一切順逆境界心裡不起瞋恨、貪欲、執著之念,以慈悲心坦然忍受,這樣才是做到真正的忍辱。
第四是精進。即無論什麼事都要專注,心無旁鶩,精益求精、全身心的投入,鍛煉人格,提高心性。
第五項是禪定。每天抽出片刻時間,將心靜下來,回顧與反省。把前五項認真修行,就會自然而然達到智慧,即悟宇宙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