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又溫暖的陳玲玲
圖/本報資料圖片
文/陳玲玲 圖/本報資料圖片
一個國家的品質,取決於公益活動的多寡,台灣人是最善良、最有愛心的,台灣的公益活動充滿在各個角落。
台灣公益廣告協會,每年針對公益議題製作廣告,從親子關係、關心地球暖化、年輕人站起來做好事、及為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以「愛心不沉默,夢想不沉沒」為主題,製作廣告關懷偏鄉及弱勢兒童等,每年推一個主題,宣傳正面能量;也曾舉辦過多次學生公益廣告比賽,讓更多年輕人實際參與公益活動,希望為台灣公益活動盡棉薄之力。
公益廣告資源少,不像商業廣告,所以更需要創意,尤其是現今科技日新月異,結合現代尖端科技,可以在公益廣告這塊有更多不一樣的表現手法,讓公益廣告有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例如,在中國,每年有超過兩萬名兒童失蹤,受限於國土遼闊,尋找到這些孩子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
因此,大陸公益團體發起的「寶貝回家」這個活動,藉由製作一尊能夠互動的雕塑,擺放在北京人群集中的地方,利用現實增強科技,讓人們了解兒童拐賣的問題嚴重性,同時引導人們下載「人臉識別APP」,以便更有效的尋找失蹤兒童。拍一張照片,拯救一名失蹤兒童,舉手之勞救孩子一生。
另外,巴西聖保羅餐廳聯合發起「少吃幾口」活動。消費者在用餐時間到特約餐廳,價格不變,但餐點份量卻少了三分之一,這些節省下來的部分會成為捐款捐款,捐給專門解決巴西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機構,讓更多兒童得以溫飽。
公益廣告大多數是感性的,能激發同理心、同情心;它的目的可分為:募款、引起注意、形成壓力、幫助、鼓勵、提醒、促使人不去做什麼、或促使人去做什麼。
公益廣告的製作,是先設定目標,找到一個溝通核心(找出事件、觀念或一個獨特、簡單、有觀點的溝通主張),最後再用方法進行溝通。它可以讓人警惕,讓人生氣,讓人恐懼,讓人驚訝,讓人噁心,讓人有罪惡感,讓人有羞恥心,讓人有同情心,讓人有認同感。
好的公益廣告,需要創意及愛心,期待透過創意並結合新科技,讓公益廣告及活動,能充滿無限的可能!(本文作者為台灣公益廣告協會秘書長,晶晶晶廣告公司總經理)
他山之石
擁抱充氣式背心 減低急躁不安
「擁抱讓人感到溫暖,激發勇氣。」新加坡社會型企業「T.Ware」發展出一件可以產生「擁抱」感覺的充氣式背心,讓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隨時可以藉由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在十公尺範圍內使背心充氣後產生擁抱感覺,減低急躁及不安情緒。
「T.Ware」執行長鄭景順相信,「因為擁抱很重要」,他把自己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博士論文研究商業化,發展「T.Jacket」系列服飾,許多家中有自閉症、過動症兒童的家長,可以不用辭去工作,也能照顧孩子,特教老師可以用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同時照顧多數自閉症兒童。
T.Ware創新總監林偉良說,通常一位新 加坡特教老師同時照顧六位自閉症孩童,但有時會失控;去年起經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廿餘個家庭測試後,對自閉症兒童有明顯幫助。
林偉良說,穿上肩膀、側腹部有充氣裝置的「T.Jacket」,十到廿秒內就可以讓孩子身上的背心充氣,氣壓會製造出類似擁抱作用,穩定躁動的孩子。這件背心不便宜,「T.Ware」也不是大公司,新加坡社會型企業協會及星展銀行注意到鄭景順的「T.Ware」,決定由鄭景順提案,SEA審核通過後,由星展銀行補貼「T.Ware」經費,讓有需要的家庭也可以負擔得起。
好人好事 恪守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
三十年前,美國華盛頓一位富商的妻子,不慎把一個皮包遺失在一家醫院裡,不僅遺失十萬美金,還有一份極機密文件。當商人趕到醫院時,一眼就看到清冷醫院走廊裡,靠牆蹲著一個凍得瑟瑟發抖的瘦女孩,懷中緊抱遺失的那個皮包。
富商領養了這個失怙卻誠實的女孩,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希亞達讀完大學就協助富翁料理商務。雖然富翁一直沒委任她任何實際職務,但在長期的歷練中,富翁的智慧和經驗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使她成了一個成熟的商業人才。
富翁臨終留下這樣的一份遺囑:
在我認識希亞達母女之前,我就已經很有錢了。可是當我站在貧病交加卻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時,我發現她們最富有,因為她們恪守著至高無上的人生準則,這正是我作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錢幾乎都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得來的,是她們使我領悟到人生最大的資本是「品行」。
我收養希亞達,既不為知恩圖報,也不是出於同情,而是請了一個「做人」的楷模。有她在我的身邊,生意場上我會時刻銘記,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麼錢該賺,什麼錢不該賺。這就是我後來的業績興旺發達的根本原因,我成了億萬富翁。
這不是饋贈,而是為了事業能更加輝煌昌盛。
慈善臉譜 第一代實業家 不做丟祖宗面子的事
目前致力慈善與環保事業的榮海蘭,祖父榮宗敬是中國第一代實業家,叔父則是著名「紅色資本家」、前大陸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對於聲名顯赫的家族,她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能侮辱自己的姓,「保持對家族的重視與驕傲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不會做出讓祖宗丟面子的事。」
因參加第三屆華人家族企業年度論壇而現身台北,榮海蘭目前致力慈善與環保事業,這次訪台穿著相當樸素,但氣質逼人。她創辦的龍族集團,主要從事文化藝術產業,總部位於紐約曼哈頓,是兩棟法國人於一八六五年興建的相連大樓,這也是她十九歲的生日禮物。
她說,傳承更像一把傘,一代又一代,打造出百年企業,延續企業精神,讓家族每一代都受到完整的教育,知書答禮,在生意舞台上展現自我。
對榮海蘭來說,沒有分配不公平的問題;榮氏家族是由整個家族透過信託與基金會等方式,支持個人來創業。先前她曾透露過榮氏家族有個家庭董事會,每年開會決定投資方向。
榮海蘭因致力文化交流,獲義大利授予聖殿騎士團女爵士。和歐洲貴族有所往來本是富豪基本社交,但投身慈善以後,已很少參加貴族活動。
台灣處處有溫情
在台灣有許多具有創意又溫暖的公益活動。兩年前的「祖父母節」,花蓮、中壢台東,全台二十處火車站月台出現上百名志工,扮演臨時孫子,在盛夏替年長的旅客搬行李。
有一年,中秋節柚子滯銷,在台北街頭,有學生發起免費品嚐柚子汁兼銷售柚子的活動,由於喝完柚子汁嘴巴會留下白色泡沫,該活動便以「白色的微笑」命名,透過網路和臉書傳播,不到兩個月便售出八百噸柚子,救援二十五戶柚子農。
生薑爆產,為了替薑找出路,發動「洗腳運動會」,在街頭大唱改編周杰倫「聽媽媽的話」歌曲,呼籲大家買薑回家幫媽媽洗腳;蘇花公路因豪雨中斷,花東地區農產品運不出產地,青少年公益組織發動「一人一菜坐火車助農行動」,號召前往台北的旅客,人手一顆高麗菜,協助小農輸運蔬菜,結果有千名旅客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