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參加論壇的王絹閔(中)和各國代表交流。
社會企業論壇上月在德國舉行,此場地別具意義。受邀參加的掌握成功學院院長王絹閔說,Tempelhof Airport於一九四一年興建,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關閉,幾近荒廢,現今改制為文創園區。大會活動期間,會場周圍有敘利亞的難民居住,德國的社會型企業為這些難民創造就業機會。
「透過影片及照片展覽,讓國外人士更加了解難民情況及省思原因。」王絹閔與日本貴賓互動較頻繁,討論如何讓更多的年輕學子及企業了解社會型企業運作模式與未來展望。
王絹閔更與西班牙及義大利來賓請教,如何在國內推動社會型企業。她在交流中發現,其實每個國家都會受到政府的限制及一些企業的抵制,「不要去CARE這些對於推動對的事情的阻力,做了就對了,一步一步去影響對方。因為你正在推動對的事情,當最後有好的成果的時候,對方就會給予你肯定。」王絹閔領悟到,不要害怕去面對困難,因為困難就是使我們前進跟突破最好的成長。
此次論壇主題共識皆為「三零」政策,零貧戶、零失業,零碳排放量。貧富差距如何能夠結合社會型企業的發展得而縮短距離?而貧富不均的現象又該如何透過政策,影響目前經濟體發展?
論壇也提到,社會型企業的推動,該於最短的時間內鼓勵年輕人創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及資源,解決目前社會問題。不管是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及社會型企業(Social Business),只要是能改善社會的,都可採納。
王絹閔指出,歐美體系國家現今操作的比例各半,相較之下,台灣就像是一個新生嬰兒,還在不斷的吸取各種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