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糧學堂教你 從一粒米到糧食

羅智華 |2014.10.09
2637觀看次
字級
全教總推動的「咱糧學堂」昨天在台北市敦化國小舉行開學典禮,並讓小朋友種下黑豆等雜糧種子。 圖/張錦弘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食品安全連環爆,為讓「食育」扎根校園,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從一百年起,與社會企業合作「麥田見學」計畫,進而號召上百所中小學加入「咱糧學堂」,在校內種植芝麻、小麥、大豆等雜糧,讓孩子體認糧食得來不易,進而惜物、惜福。

全教總昨天在台北市敦化國小舉辦「咱糧學堂」開學典禮,上百所來自北、中、南地區及澎湖、金門等離島學校共襄盛舉,由老師帶領學子種下小麥、芝麻、黃豆、黑豆等雜糧種子,象徵本土種植、友善農業的理念從小扎根。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指出,全教總三年前與喜願共和國合推「食育」教育,先是推動「麥田見學」,教孩子種小麥;第二年推動「豆麥見學」,增種黃豆、大豆等豆類;去年至今推動「咱糧學堂」,參與學校已突破一百所。

「對土地友善,就是對自己友善,我們有責任讓孩子體認到,從種子到糧食、從產地到餐桌,是一段得來不易的旅程,所以更要珍惜食物、不輕易浪費。」咱糧學堂承辦人、全教總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李雅菁表示,台灣是一個以米、麵作為雙主食的國家,小麥是二大主食之一,很多都市孩子都吃過麵包、麵食,卻不知小麥如何種出來。

李雅菁說,台灣擁有可種植小麥等雜糧的好土地,卻大多仰賴國外進口,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咱糧學堂」,推動復興國產雜糧運動,讓台灣成為自給自足的雜糧國。

李雅菁表示,小麥的種植只要每天日照四小時、經過一百二十天就可收成,且幾乎不挑土壤,像北投國小就把小麥種在屋頂,一樣有好收成。

李雅菁說,喜願共和國免費提供學校種子與光碟教材,收成後,老師可留下種子,傳承下屆學生,或拿來爆米花;喜願也願收購,每一公斤收成,可換取等重麵包、餅乾、麵粉、麵條。

敦化國小校長柯文賢表示,校內很多孩童沒種過植物,甚至連小麥都沒見過,加上小麥生命力強,很適合都會區學校種植。校方選定資優班及小五生參加「咱糧學堂」,在走廊的花台種小麥,就近觀察小麥成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