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人士在咖啡館預付一杯咖啡的錢,這杯「待用咖啡」可以讓窮人免費享用;有心人把這樣的精神發揚光大,設立「待用課程平台」,由企業或個人出資,免費提供給偏鄉兒童,透過網路的力量,集合各界資源,幫助偏鄉兒童成長。
多年前在義大利那不勒斯,一位二十八歲的工人因為自己失業時,連一杯咖啡的錢都付不起;於是發起「待用咖啡」運動,呼籲任何人都可以預付一杯咖啡的錢,讓窮人在寒冬裡也能享用一杯溫暖的咖啡。這個運動逐漸推廣至其他國家,咖啡館主人只要在店裡掛上「待用咖啡」的牌子,有愛心的客人會自動掏腰包幫助他人。
金融風暴期間,有年輕人把「待用咖啡」的精神帶到台灣,獲得很大回響;後來衍生出「待用餐」、「待用麵」、「待用便當」等多種方式。日前由你知我知好學網推出「待用課程平台」,希望幫助偏鄉孩子學習各種才藝課程。有心的企業或個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透過網路的力量,發揮很大的效益,非常有創意。
台灣雖然人均所得早已突破兩萬美元,但城鄉差距非常大。都市裡的孩子常被家長送去學鋼琴、小提琴或芭蕾舞;偏鄉的兒童則沒有那麼幸運,一來沒有經費,二來也沒有老師。
你知我知好學網看到這種情形,在網路建立「待用課程平台」。有需求的學校可以提出方案,如桃園復興鄉介壽國中提出「山中舞者」課程的構想,希望聘請專業舞蹈老師教學校森巴鼓隊學生跳舞,一天之內就募集一萬多元,可供孩子學三堂課;其次,嘉義和順國小希望募集經費與老師,可以幫學生上一堂皮影戲的課。
許多偏鄉或原住民的小朋友,具有歌唱、舞蹈與運動才能,卻缺乏老師指導。透過網路募資,協助偏鄉兒童學習才藝,其所能發揮的效果比起一杯咖啡或一個便當來得大,因為這些孩子代表未來世代。若偏鄉兒童也能獲得與都市兒童一樣的學習機會,他們長大之後,潛力無窮。
除了「待用課程平台」之外,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今年成立夢想合作平台(Give & Take)。讓有需求的人與有專長,有資金的人,透過網路平台媒合;讓這些需求快速獲得支援,發揮了網路公益精神。例如,有年輕人希望媒合台南市文創業者與輔導街友的非營利組織,讓街友獲得部分利潤,因此徵求有行銷、藝術等專長的人協助;英國倫敦的《大誌》雜誌也是由街友販售,協助他們自立更生,運作得很成功,現在也推擴到台灣來。台灣也有許多街友,文創業者也可將作品透過街友銷售,幫助他們早日脫離流浪的人生。
從「待用咖啡」、「待用餐」、「待用課程平台」到「夢想合作平台」,透過網路的力量,把待用助人的精神發揮到極致,這正是台灣人的創意。這樣的媒合平台,集合眾人的智慧,可以發揮無窮的力量,可以讓台灣社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