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GMP脫胎換骨 重擬遊獻規則 顏宗海促納入學者、消費者

陳玲芳 |2014.09.12
110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經濟部工業局在行政院會中表示,十月將透過民調檢討GMP的存廢問題;日前受訪強調回收油「一滴都不能吃」的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說,這是一個值得產官學「痛定思痛」的契機,但他並不主張廢掉GMP,而是需要大改革,重擬相關規章與遊戲規則,才能讓它脫胎換骨,找回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由於GMP食品大廠在接連兩次油品事件中紛紛出包,讓食品GMP的「笑臉」標章,淪為民眾口中的「笑話」標章。

顏宗海說,GMP提供標章識別,對食安有一定貢獻,不宜「說廢就廢」;但也到了必須徹底檢討改革的時候,呼籲政府應立即勒令食品GMP協會改組,納入無利益糾葛之學者專家、消費者團體、中小企業與店家代表,組成獨立公正的團體,重訂相關法規、重擬遊戲規則。

台大教授許輔說,過去GMP本身就是個獎勵制度,是為促進產業發展所創造的認證制度,不是為了要幫全民食安把關,因此GMP理監事都是大廠業者,其目的在塑造形象,而非管理商品。許多廠商不僅不做內部稽查,甚至刻意挑外部稽查日停工、休廠,做樣子給稽查人員看,讓外部稽核流於形式。

倒是,工業局將在明年採用「全廠認證」新制,取代「生產線認證」,避免特定商品認證誤導消費者,已獲國內多位食安專家肯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