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經濟部工業局在行政院會中表示,十月將透過民調檢討GMP的存廢問題;日前受訪強調回收油「一滴都不能吃」的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說,這是一個值得產官學「痛定思痛」的契機,但他並不主張廢掉GMP,而是需要大改革,重擬相關規章與遊戲規則,才能讓它脫胎換骨,找回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由於GMP食品大廠在接連兩次油品事件中紛紛出包,讓食品GMP的「笑臉」標章,淪為民眾口中的「笑話」標章。
顏宗海說,GMP提供標章識別,對食安有一定貢獻,不宜「說廢就廢」;但也到了必須徹底檢討改革的時候,呼籲政府應立即勒令食品GMP協會改組,納入無利益糾葛之學者專家、消費者團體、中小企業與店家代表,組成獨立公正的團體,重訂相關法規、重擬遊戲規則。
台大教授許輔說,過去GMP本身就是個獎勵制度,是為促進產業發展所創造的認證制度,不是為了要幫全民食安把關,因此GMP理監事都是大廠業者,其目的在塑造形象,而非管理商品。許多廠商不僅不做內部稽查,甚至刻意挑外部稽查日停工、休廠,做樣子給稽查人員看,讓外部稽核流於形式。
倒是,工業局將在明年採用「全廠認證」新制,取代「生產線認證」,避免特定商品認證誤導消費者,已獲國內多位食安專家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