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汝娟台北報導】「我們公館國小有『翰墨四大家』喔!」走入屏東市公館國小,不論是走廊牆面、樓梯轉角或是辦公室,擺滿書法作品,都是由有「翰墨四大家」之稱的四位老師創作,讓校內充滿藝術、人文氣息。學童也因為墨藝課,學到「靜心」的功夫。
公館國小校長許嘉政驕傲地說,「翰墨四大家」是由李國揚、李讚桐、葉芃、林秋陽老師組成;他們熱愛寫書法與創作,也指導學童寫字。校園中,人人都是書法家,不只是老師與學生,就連校護、廚師、校園服務員都加入揮毫。
公館國小從民國八十年就推動書法,九十四至九十九年承辦屏東縣創造力教育中心,將書法元素融入人文與藝術課程,九十九年成為台灣微軟的雲端未來學校,書法的學習更擴大為漢字藝術研究。
許嘉政表示,在歷年校長推動下,加上學校有「翰墨四大家」加持,本位課程發展得更精緻,進而打造為「雲墨風雅」特色小學。
許嘉政說,書法不僅只限於寫字,還能畫、能做、能刻、能讀;透過學校每周一次的墨藝課,低年級學生從握筆、畫線條、自畫像等掌握筆觸,還能從整理文房四寶中,學習自我管理。
而中、高年級學生則開始結合雲端資訊課程,利用電腦軟體拆解漢字字根、部首等,翻轉、上色、輸出,讓師生都能認識「漢字文學」。
「學生剛開始練習,常會打翻墨汁,弄髒衣服和桌子,到了期中、期末,已學會正確清洗毛筆與硯台,也會整理桌面,更能保持書法袋整潔。」許嘉政表示,這就是自我管理的最佳成果,尤其是「靜心」。
現在學校更規畫「翰墨工坊」,利用空餘教室,分別設置筆、墨、紙、硯及裱褙工坊,邀請相關技藝達人到校,讓學生能製作屬於自己的筆、墨、紙,甚至裱褙自己作品。
而墨藝最重要的還是「文學造詣」,許嘉政也注重學生的「閱讀」,除了會在周會請每年級各班代表分享讀書心得,雲端也會放上學生的閱讀心得成果。
另外,上午更有「早鳥閱讀」,讓提早到校的學生有空間能看書;許嘉政說,因書墨作品常以經典、詞句作為範本創作,是一種文學的展現。
「文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要以文化作為生活內涵。」許嘉政認為,若學校提供一個環境,讓孩子有機會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從既有的墨藝課程延伸,就能從文字開始發展成文學與文化,最後就能成為一個文人。
現在,學校將教師在校內創作的書墨作品結合QR code,包括:牆面美學「雲墨風雅浮雕」、「教育桃花源」、翰墨辦公室、回梯藝廊等十九處,讓師生與民眾都能欣賞「墨藝」以及學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