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基金會創辦人 柴松林 維護弱勢權益 永遠站在公益這方 阮愛惠 |2014.09.07 語音朗讀 25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柴松林 圖/記者邱麗玥、柴松林提供 柴松林夫婦鶼鰈情深。 圖/記者邱麗玥、柴松林提供 柴松林(右前)活力十足,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圖/記者邱麗玥、柴松林提供 柴松林(右)以推動公益運動為己任。圖/記者邱麗玥、柴松林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台灣社會的良心」──柴松林教授今年八十歲了。雖然他那「註冊商標」的雪白平頭看起來是有些年紀,但若和他一起行走、聽他演講,卻能感受到他穩健的步履、中氣十足的聲量及敏銳的思緒,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永遠的大俠」這個封號,柴松林還頂得好好地。而最近,他更獲頒行政院的「消費者保護終身貢獻獎」,這個獎,適時地為從不慶生的柴松林,作了八十華齡的禮讚;更為半世紀以來汲汲為社會公益付出努力的他,再次賦予絕佳肯定。 在台灣,提到「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已經等同於消費者的保護神。這個成立於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的非政治性、非營利性的民間公益團體,三十四年來以和平、理性、科學的方式,推動消費者意識,增進消費者的地位,更保障了消費者權益,對台灣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力。而「消基會」創辦人之一、亦是第一屆董事長柴松林,雖只擔任了兩屆就圓滿交棒,但一般人還是常把他和消基會聯想在一起。一方面是柴松林那白髮硬漢、諍言鐵骨的形象非常鮮明,另方面則是他繼消基會之後,推動的仍是維護弱勢者權益相關運動,時代的潮流翻轉,他不改其志,永遠站在公益的一方。 博覽群書 多層面思考人生 由柴松林帶頭創辦的非營利組織及社福團體包括:新環境基金會、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導航基金會、中華人權協會等;他曾強力關注過的社會議題,涵蓋了民生消費、弱勢兒童、環境保護、青少年就業及反賄選等。柴松林一生堅持不從政、不當官,永遠以學者的專業,在野的超然,透過寫專欄文章、演講的形式,喚起大眾注意,連結共識,進而產生影響力。回首歷歷「功業」,柴松林卻淡然地說:「過去我所從事的不是社會運動,只是一種想法的落實而已,人生活在社會上,不能白白而活,總要作一些事情。」 柴松林從學生時代就很愛管事,他學統計,很早就對「人口統計」很有想法;因為涉及到「人」,他延伸出對「人」的種種關懷,加上他博覽群書,對人生建立多層面的思考,所以才能在數字堆裡,關照到真實人生的種種面相。柴松林說:「一個人出生之後,在世間生活,總是會面對一些問題,例如『怎樣可以活下去』?這要分幾方面來談,首先,人要能活得安全健康;第二,不管如何安全健康,人都會碰到意外,及不可抗力之事,在緊急情況之下,要如何處理?這就是我最基本的人生觀。」 人要生存 要有良好人際關係 在戒嚴令還箍圍著人民思想的時代,柴松林就開始推動一些公然挑戰政府威權的運動,在當年,面臨到的壓力和阻力非常巨大。他說:「最早倡導台灣的環境保護時,當時我們非常尊敬的幾個決策者,都是反對我們的人。他們不知什麼是環境保護,認為會阻礙經濟發展。但也有人支持我,例如孫運璿院長的女兒孫璐西、蔣彥士的女兒蔣見美等人。」 柴松林最初推動消費者保護運動時,增加了許多敵人。因為消基會每天都收到一大堆求助的信件和電話,儼然成為「第二政府」,國民黨政府的威權受損,企業界更視柴松林為擋住財路的絆腳石,讓他承受的汙衊和恐嚇不斷。柴松林說:「我曾感到很奇怪,為什麼當年我沒有被羅織為『匪諜』?很多年後,有一位退休的國家情報局的副局長請我吃飯,他告訴我,他在美國念書的女兒常寫信告訴他,我在作的事,是對國家有好處的事;他也常請我去國家安全局演講,透過我的演講了解世界真正的情勢。原來他都暗中在保護我,不然我很可能早就被送到綠島了!」 歷經人世間的艱險和波瀾,柴松林亦領悟到:「人要生存,還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要去樹立敵人。我們要擴大友誼面,旁人有需要時,我們去支持他;有功勞時,去讚揚他;看別人的優點,而不看他的缺點。這樣就算朋友沒有更多,至少減少很多敵人。」 以文字之舟 航向學術大海 柴松林之所以會學統計,是因為他自小數學很強,「但如果依照我的興趣,我會成為詩人!」雖然不能以文學為主業,但柴松林日日透過各種閱讀,以文字之舟航向各個學術領域,求知解惑之外,也營造心靈的樂趣。他說:「我看的書分成幾類。其一,看專業的書,為了教學,對得起薪水。第二,看經典的作品,例如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或者是盧梭的邏輯、哲學的書;還有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馬克斯的《資本論》等。我預定這一生要讀五十本經典書,到現在差不多讀了三十本,讀這類的書不容易,很花精神。」 除了前兩類,柴松林也會讀「為了了解這個世界而讀」的書,例如談「單一選區兩票制」或「台幣升值有什麼利弊」之類的專書。再來,他會讀「如何活得好一點」的書,有關食衣住行及生活禮儀方面的,以及「目前正在流行什麼」的書,好讓自己能融入現下社會,不致聽不懂一般人的話題。 最後,不能錯過的,是「自己喜歡的書」及能「娛樂自己的書」。對柴松林而言,就是文學和古詩詞類的書了。 孫兒較量 家中詩聲琅琅 因為想讀的書那麼多,全家人也都有讀書的需求,早年柴松林位於景美的家,就有一個二十五坪大的書房,全家人一起在這個空間內,共用一個像乒乓球桌那麼大的書桌,晚上吃過飯、洗澡之後,就一起念書、寫作。 過去三十年來,柴松林曾擔任過《民生報》、《中國時報》、《經濟日報》等多家媒體的主筆及專欄作者,光是社論就寫了三千多篇,都是透過不斷地閱讀和筆耕,吸收新知及傳播理念。 雖然至今還在為社會的理想四處走動、講演,已經失落了當「詩人」的夢想,過去曾寫過的詩,也在淹水時被沖走,但令柴松林感到很開心的是,家中三個五、六歲的孫子女,常常比賽誰背的詩較多,包括英詩、中國古詩詞等,家中時有詩聲琅琅,讓他的心情也詩意綿綿了! 感謝反對者 人生座右銘 柴松林一生中推動的事,有一個很核心的觀念,就是要「活得更好」。他說:「人要如何活得好?其實很簡單,如果自己保留很少,就不會跟人有衝突。因為你的要求還未達到別人的限度,就不會與他人爭。」 當年成立「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其中所使用的「文教」之名及後來採用「基金會」(foundation)形式,都是順應當時情勢而改用較和平委婉的手段,才能在夾縫中找到生存之道,而有後來茁壯挺立的契機。 柴松林說:「我有一個座右銘,就是『感謝反對者』。我感謝曾經反對我和批評我的每個人。因為知道有敵人,我就會小心謹慎;知道有人反對我,所以我要更努力、更用功,做得更圓滿一點,讓他的反對變得沒有意義。」 之所以建立這樣的座右銘,柴松林表示,和任何宗教沒有關係,而是來自內在所信仰的價值。他說:「我一直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真正的中心,不管你稱祂為佛、上帝或神都可以;而『我』是遠離這個中心的存在,『我』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但我不甘心『我』是不完美的,所以我就要非常努力,希望有一天,能接近那個十全十美的中心。」 柴松林說:「每天,我都在作這樣的努力,但我會依循幾個準則,一、不可偏離方向,不可走歪路。二、掌握方向之後,要日有所進。雖然現在還在邊緣,但每天都離中心近一點,一點點就好;日日趨近,也就不會被處罰了。」 前一篇文章 閃靈樂團主唱Freddy 台灣囝仔 以音樂唱出歷史文化 下一篇文章 編舞家林麗珍 自台灣出發 獲得世界注目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品牌教父 施振榮 勇氣源源不絕 壯遊青春創人生傳藝金曲年度最佳演員 小咪渾身形容詞 演出峰回路轉人生台灣版畫之父 廖修平 刻畫寶島風情 傳承藝道薪火音樂家李哲藝 勤耕樂音福田 撥動聽者心弦雙金影后 楊貴媚 處世貫徹善與愛 傳承戲骨風範 作者其他文章牙醫藏樂魂 陳維斌創作台語歌縱橫演藝界天后胡錦 餘音繞梁數十載 再唱《梁祝》經典世界郵展 東西逸品大PK大學校長論壇—韓國威德大學 佛教應像手機 親近每個人大學校長論壇—澳洲西雪梨大學 樂於推廣南天大學特色大學校長論壇—布達佩斯佛教大學 天主教國家 推動佛教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