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新華社除了採訪中國大陸家長搶購「學區房」的熱潮,也跨海到台灣、香港,做了完整的一系列報導。
「相比於大陸大城市家長對學區房的趨之若鶩,台灣由於少子化的現狀和教育資源的相對均衡,台北人在小孩入學上顯得更為淡定和理性。」新華社記者寫道,台北的「明星學區」雖受青睞,房價多年來居高不下,但家長並不瘋狂追逐。
有兩個孩子的台北市民賴家宏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就說,「在台灣,中小學在哪上學都差不太多啦。」只有考上重點高中和大學才比較重要。
以台北市來說,目前約有十多所額滿小學,其中位於大安區的新生國小,由於學風開放且是雙語教學,又鄰近風景優美的大安森林公園,即使少子化的今天仍然「額滿」。新生國小教務處主任廖大炯對新華社記者說,學校近八成學生都是附近擁有自有住房的家庭,只有兩成學生是借戶籍,但是按照戶籍排序,這些學生的戶籍至少也要落戶五年以上才能入學。
二十一世紀不動產大安店經理詹哲誠表示,目前周邊房價已攀升到平均每坪新台幣一百萬元,新房每坪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萬元,比起北京和上海的學區房還要昂貴。由於房價高且入學條件苛刻,在大安區師大附中的名校周邊,有建商專門為設籍家長開發的房子,每房坪數僅十多坪,家長在明星學校學區內購買小坪數的套房,可以事先卡位,也算投資增值,一舉兩得。
另一位受訪的台北市民焦鈞,女兒八歲,就讀台北實驗小學三年級。當年為了進這所明星小學,他選擇讓女兒的戶籍落戶在親戚家。焦鈞說,按照台北普通雙薪家庭年收入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元來算,至少要不吃不喝十幾年才付得起,因此一般人都會量力,更何況台灣的價值觀念愈來愈多元,民眾都意識到孩子「成才」的路徑很多種,因此,不會盲目追求。
永慶房屋業務經理盧彥騰就說,多數人購買房子,還是考慮經濟實力、升值潛力與風險因素,不少學生家長也會選擇讓孩子讀私立學校,不受戶籍學區的影響,且私校管教嚴格,學風良好,收費合理,也是許多家長的新選擇,不見得要為了學區拚命買高價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