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高調行善與默默助人

 |2014.08.12
2873觀看次
字級

七十多位來自各縣市的寶島行善團成員,日前利用周休兩日,搭遊覽車或自行開車到台東池上,為低收入家庭造房子,讓單親媽媽感動落淚。寶島行善團以造屋為善業,嘉邑行善團則以造橋鋪路為主,沒有政府支援,已興建五、六百座橋。

這兩個公益性團體都由義工組成,初時行善不為人知,但善事做多了,引起社會注意,建立知名度,每次都有媒體報導。

大陸企業家陳光標之前在紐約「宴客」,招待三百位遊民享用午宴,原承諾發放每人三百美元現金。但協辦的「紐約市救援會」勸他不要發錢,以免有人拿去吸毒買醉。

該組織說,他們從不給現金,僅提供食物等協助,希望陳光標將全部九萬元捐給他們,用於每天為五百個遊民或窮人提供三個月的食物。陳光標同意了,臨時改變主意不發現金,結果被遊民大罵「騙人」,場面尷尬。

人們通常默默行善,但陳光標「敲鑼打鼓」而行;甚至公開發錢,在中國就很受爭議,美國媒體也明嘲暗諷。他曾來台灣發錢,也引發正反兩面爭論。但紐約有人肯定他,讚美他讓遊民飽餐一頓,也捐了善款。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人認為「這位古怪的慈善家及他的錢,該回國了」。大陸網友說,陳光標的錢應花在國內,「中國還有好多窮人,別去國外作秀」。但也有人說:「這難以評判;我不想批評別人做善事的方式。」

發錢,遊民會去買毒或酒?會浪費嗎?大陸媒體報導:「流浪者並不天然具有道德,往往好逸惡勞,不願工作,也常涉及酗酒涉毒、小偷小摸。」

但陳光標不發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布拉特曼不以為然:「大家可以想像那種憤怒及恥辱感。」的確,陳光標臨時「縮手」,當時就有遊民說:「感覺很受傷」,強調「我們是人!」

布拉特曼指出,聯合國除了糧食,還給敘利亞難民發放ATM卡。美國有學者做隨機試驗,提供現金給貧困的墨西哥、肯亞、馬拉威人,結果有人做生意,賺了錢。布拉特曼說,「你可能擔心捐錢會增加窮人的惰性,但在大多數試驗中,人們更努力工作。」

我們說「給魚吃,不如給釣竿」,釣竿是指幫窮人學會謀生技能,找到工作,自立更生。但釣竿可不可以是現金,古人似乎沒有特別討論。布拉特曼的說法,聯合國發放ATM卡的作法,倒是給我們另一思考點。

陳光標的高調行善風格,即使遭到冷嘲熱諷,但幾年下來仍捐錢不輟,更呼朋引伴,吸引原先「瞻前顧後」的企業家響應「捐錢運動」。「要不然,你也把真金銀兩拿出來,跟我一起捐?」陳光標常用這句話,反擊其他富豪的批評。

國內外都有富豪、企業家捐錢,方式多為成立基金會之類。陳光標的作法類似「財神爺」,大陸有人說像「有錢的老粗」、發錢是「土法煉鋼」。但無論高調行善或默默助人,只要出發點是善意的,行善者是否有意因此博取名聲,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無論捐現金與否,不能讓受施者感覺自尊心受損,就如紐約遊民說的「我們也是人」。所謂「不食嗟來食」,就是這個意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