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主體制與治國之道

 |2014.08.13
1664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政治生態,讓足堪大任者對入閣卻步。在立院枯坐,在備詢台被立委極盡羞辱,讓閣員有不如歸去的悲歎。政策因抗爭無法推動,對政治內耗的無力感更是折損閣員的致命傷。經濟部長張家祝堅決求去,是「官不聊生」的寫照,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呼籲民眾與媒體,要給政府施政空間。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米克爾思韋特和專欄作者伍爾德里奇在合著的新書《第四次革命:重塑國家的全球競爭》中探討「治國之道」,提及上海的「浦東幹部學院」是個神似哈佛大學的地方,學員是中國未來的領導人,教學大綱最常見的兩個問題是:哪種治國之道最佳?是否適用於中國?

《第四次革命》的兩位作者指出,長期以來,擁有更好的政府一直是西方國家的優勢。如今許多中國人認為,他們從西方政府可以學習的東西遠少於從資本主義學到的;他們走訪矽谷和華爾街,卻未造訪華府。

這是值得警惕的問題,包括台灣在內,西方一直期待中國遲早會因資本主義而走向民主,更認為他們(包括台灣)的民主可供中國借鑑。但美國因兩黨對峙而使聯邦政府關門,台灣因政黨惡鬥而讓各項法案進了立院卻走不出來。民主政治的本質已變成內耗,這樣的民主自然難以被中國採納。

西方世界百年來領先其他國家,是因「自由與高效」,建立任人唯賢的政府,建立永久的競爭來改善政府機制。但也正是這「永久的競爭」拖垮了民主。

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稱以醫師角度看台灣,弊案連連是得了「系統性衰竭」。台中市快捷公車BRT優缺點都有,成為藍綠陣營攻防重點,市長胡志強質疑「為什麼要用放大鏡挑BRT毛病」,「BRT一直被罵怎麼變好」。永久的競爭變成「永遠的批評」,只有批評,政策再好也要罵,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政黨輪替。這正是民主「系統性衰竭」的本質。

在美國,政府支出從一九一三年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之七點五成長到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四十二,選民繼續要求更多的服務,所有黨派的政治家也都在設法滿足選民要求。於是,選舉支票滿天飛,歐洲多國的債務危機,與此亦密切相關。

過去兩年,中國擴大養老金的覆蓋面,使新加入的二點四億農村人口受益。美國民主黨歐巴馬的醫改政策,因共和黨「用放大鏡挑毛病」而窒礙難行,反過來使美國政治體系分崩離析。

李光耀最近出了一本新書《李光耀觀天下》,縱論世局,臧否人物,談中國、美國、歐洲,亞洲連緬甸都有專章討論,卻未著墨台灣,事實上,新加坡早就把台灣當作「負面教材」,不值一提。《華爾街日報》最近發表評論,更認為台灣「自甘落後」。

包括兩岸在內的開發中國家,都努力研究新加坡成功之道。李光耀說,新加坡如果推動真正的兩黨政治,必然「走向平庸」。因為「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政,參選得冒很大風險,競選活動會變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惡毒。」

民主不完美,但絕非不可取。治國之道無他,在全體齊心追求國家幸福,國家利益應高於政黨利益,政黨輪替意義在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