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堂軒的二胡可以和不同樂器混搭演出。
圖/忠欣提供
羅堂軒的二胡可以和不同樂器混搭演出。
圖/忠欣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帶著二胡上台,與吉他即興彈奏起來,他就是三十三歲的跨界二胡演奏家羅堂軒,他喜歡帶著傳統二胡和其他西方樂器混搭,羅堂軒說,藉跨界混搭讓大家認識二胡、欣賞二胡,進而學習二胡。
羅堂軒把二胡當成「嘴巴」,他表示,在舞台上運用二胡來發聲講話,表現聲音的不同質地與個人情感,也可透過二胡的樂音和世界各國人對話,羅堂軒希望用二胡把爵士樂拉到「字正腔圓」最高境界的「人琴合一」,呈現二胡千年歷史古老樂器的另種可能性。
羅堂軒形容「二胡像書法,也像國畫」,構造看似簡單的兩根弦、一支弓,一旦進入其殿堂,才能體會「小小二胡拉斷腰」的博大精深與變化萬千。此外,他認為二胡就像小提琴,具有廣被世人接受、又有獨特音樂風格,可以是國際化的,也可以是地方性的,值得更多人認識。
羅堂軒在宜蘭讀光復國小時,為逃避早自修、午休等時段,參加國樂社,沒想到愈學愈有興趣,加上參加比賽獲得不錯成績,促使他更積極學習,不懂音樂的父母,為成全兒子的興趣,每周開車走九彎十八拐,由宜蘭到台北帶他拜師學藝。
師承采風樂團團長黃正銘與台藝大音樂學系主任林昱廷,羅堂軒十八歲就與現代、古典、國台語流行樂、爵士、電音、國劇、崑曲、精緻歌仔戲、野台歌仔戲、印度西塔琴等不同領域的音樂團隊合作,與其他樂器融合,表現二胡演奏的嶄新風貌。
羅堂軒不僅能詮釋如《漢宮秋月》、《二泉映月》、《空山鳥語》等傳統古典二胡名曲,更擅長橫跨當代不同音樂類型與國內外藝術家跨界交流演出。在法國演出時,羅堂軒與法籍手風琴家Lionel Pinard、大提琴家Hugues Vincent、揚琴演奏家盧念慈以及笙演奏家吳志峰等人的跨界合作,打動西方人的心。
入圍傳藝金曲跨界音樂
不走象牙塔路線的羅堂軒,跨界交流足跡遍及台灣以及歐、亞、美洲各大城市,希望未來能繼續帶著二胡環遊世界。他說,「音樂是為了感動人,只要是能感動人的音樂,就不設限、不偏執」。形容自己「就是愛玩音樂」的羅堂軒,經常與國內外前衛的音樂家,玩起不看譜、不預先彩排練習的自由即興演奏。羅堂軒說:「那感覺像比武,也像聊天或辯論。聽眾必須張開耳朵注意聽,當下相互比創意也被啟發。」
一心投身二胡跨界的羅堂軒終於遇到伯樂,有位法國樂評家來台灣找音樂元素,聽到羅堂軒的二胡後,透過台灣駐法代表處邀請他去法國錄專輯。今年羅堂軒不但以《羅堂軒胡說八道爵士二胡演奏專輯》入圍第二十五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同時七月下旬更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地發行二胡演奏專輯《Taiwan Er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