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石
丘逢甲是台灣愛國詩人, 自幼聰穎好學,詩文俱佳。
光緒丁丑年(西元一八七七年),丘逢甲應台灣府院試,主持院試者是當時任福建巡撫的丁日昌。據傳丘第一個先交卷,引起丁日昌注意,詢問他的姓名、年齡;碰巧丘逢甲生於同治甲子年,丁日昌就信口吟出「甲年生甲子」,丘逢甲立即對出「丁歲遇丁公」;上下聯對得天衣無縫,巧思立現。丁日昌當下即說到:「無待閱卷,亦知汝可為生員也。」院試放榜,丘逢甲果然榮膺榜首。
丘逢甲任台灣總督時,中對日甲午戰敗,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丘領導台灣人民抗日,不幸失敗,撤走大陸。
他到大陸以後,仍矢志要光復台灣,曾藉詩言志:「親友如相問,吾廬榜念台;全輸非定局,已溺有燃灰。棄地原非策,呼天儻見哀;十年如未死,捲土定重來。」
丘逢甲這首送友人返台的詩,充分表現他熱愛鄉土,不輕言放棄的熱忱。
而「十年仍未死,捲土定重來」兩句,更將抗日英雄的悲壯豪情,躍然紙上,令人感懷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