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食堂 美妙山滋味 愛玉
圖/遠流文化
野地食堂 美妙山滋味 愛玉
圖/遠流文化
文/劉伯樂
圖/遠流文化
爸爸從山中歸來,帶了一麻袋像是青芒果一樣的果實,沒人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就連什麼事都懂的阿長伯也從未聽聞。
每一粒果實的尾端都有一個不明顯的小孔,裡面感覺是空心的。爸爸拿刀剖半,果皮壁面附著肉紅色像芝麻大小的小果粒。爸爸教我們將果皮內外翻轉,讓密密麻麻的小果粒暴露出來,然後拿到太陽下曝曬。他說,這就是「愛玉」,全家人都不相信,阿長伯也同樣不相信。
街上的冰店裡有賣愛玉,那是一種像果凍一樣半透明的東西,加上挫冰和焦糖水和檸檬汁以後,酸酸甜甜的,非常清涼好吃。和這些曬乾了像刺蝟皮一樣的東西,怎麼樣都無法聯想在一起。
我們把曬成乾的果粒,從硬梆梆的果皮上剝下來,而且要剝得乾乾淨淨,一粒都不能漏掉,因為爸爸說每一粒都很珍貴。剝下來像芝麻一樣的果粒,只有一點點,數量不多,裝在玻璃罐裡保存起來。
這時候,媽媽用胚麻布縫一個布袋,洗乾淨以後,抓一把那個叫作愛玉的果粒裝進袋裡,用麻繩綁緊袋口。再拿一個廣口的盆子,裝一點冷開水,要我們每一個人的手都洗乾淨,把裝著愛玉子的袋子,放進冷開水盆裡不停揉搓擠壓。
這個工作非常吃力,我們姊弟妹們輪流交替工作。等到布袋裡再也擠不出黏液出來才叫停。說也奇怪,擠出來的汁液和在冷開水裡,不久就凝結起來,變成我們熟悉的愛玉了。加糖水和檸檬汁,味道比冰店裡賣的還要好吃。
「原來愛玉是這樣變出來的!」阿長伯張口咋舌,說是開了眼界。
愛玉是桑科榕屬的植物,果實是「隱花果」。從外表看來像是青芒果的東西,其實裡面包覆著數十萬朵小花,也就是說它們的花包藏在花托所形成的果皮裡面。成長過程必須要靠一種叫作「愛玉小蜂」的昆蟲傳遞花粉,愛玉才能結果,而我們只需要切開、曬乾、擠出果膠,就可以大啖其美味了,連愛玉是怎麼變出來的,都可以不知道。
因為愛玉生長在中海拔山區,產量少,採集不易,售價高昂。市售愛玉,許多都是摻「洋菜膠」做成像果凍一樣,冒牌愛玉質地純淨,看起來同樣可口誘人。自己用愛玉子「洗」出來的結凍以後,難免有一些氣泡和雜質,吃起來還帶著一點來自森林的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