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一個也不能餓著

 |2014.07.09
1901觀看次
字級

漫長的暑假,不用上學,不用上課,應該是孩童最嚮往的時光。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那麼歡迎不用上學的暑假,因為不用到學校就沒有營養午餐,就會沒飯吃挨餓。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調查,學校放暑假後,約有五成六的弱勢孩童因為沒學校午餐吃,暑假必須強忍飢餓。在今日的台灣,小孩還要挨餓度日,對我們全體國人都是莫大的悲哀和恥辱。

兒童暑假挨餓是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兒童暑假期間無飯可吃,有可能是父母或撫養者必須外出工作,無錢或無力準備餐食,使得小孩沒飯吃;也可能是父母或撫養者失職,無心為孩童準備餐食,使得小孩必須餓肚。

經濟不景氣,薪水低,工時長,大人必須工作才能使全家糊口,這是全台大多數家庭的痛,一時也難有改善台灣經濟環境的速成方法。但是即使經濟不好,也不能讓小孩無飯可吃。

有半數的弱勢孩童暑假無飯可吃,這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應該針對孩童暑期的營養午餐空檔提出補救辦法。如台中市推動「安心餐券」,中市教育局安心餐券共編列一億六千萬元,共有國中小二百九十八間學校提出申請,提供一萬八千四百名弱勢學生領取安心餐券,學生只要到與學校合作的超商、便當店都可以點券換餐點,讓學生在暑假間不會沒飯吃餓肚子。市府補助弱勢營養午餐並沒有嚴格排富,只要經由學校老師認定後,就可享有免費營養午餐,不必家庭訪問,收入調查,也不會公布名字,只要有需要的孩子都可以申請。

弱勢學童暑期餓肚子一定不只是台中市的問題,而是全國性的。台中市安心餐券的模式值得推廣到各縣市,不能讓小孩餓肚子,「一個也不能餓著」,這是超越政治的人權問題,只要有需求,相信縣市政府和議會都會同意編預算,推動實施類似的政策。

如果還有學校和政府照顧不到的死角,希望社會都能夠以「沒有一個孩童會被捨棄」的善念,擔負照顧社會下一代的責任,大企業如食品餐飲業、通路業(如便利商店)、賣場等能準備一些餐點額度,讓孩童領取愛心餐券或便當;寺廟、教堂或慈善團體的食堂能開放讓孩童免費享用。更期待大家能透過愛心基金或「待用餐點」的模式,以個人或企業的名義捐一些額度給餐廳或便利商店當作待用餐點,讓無食孩童能自由取用,讓他們三餐無虞。

當然這些愛心餐券或待用餐點,有可能被少數人貪小便宜地濫用。但是如果把心放寬,想這是為下一代的心田播善種,即使有些孩子不懂,會不當地使用,但是總有一天,他會體會他人的善心和社會集體的關懷,他並沒有被家庭或社會放棄,這個收穫遠大於區區幾個便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